中新網7月1日電 題:這個“桃花源”,習近平牽掛在心
“得知這幾年村里又有新變化,鄉親們的收入增加了,為你們高興。”
這是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西藏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全體村民回信中的一句話。近日,嘎拉村的全體村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村里發展變化情況,表達感恩奮進、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決心。
4年前,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曾來到嘎拉村,漂亮整潔的村莊、熱情淳樸的村民,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福利,送給你們一個桃花源啊。”總書記說。
嘎拉村,被稱為西藏“桃花第一村”。每年春季,桃花鋪滿山坡溝谷,吸引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桃花源”日益紅火興旺。
嘎拉村的變化,可以從兩條“路”說起。
一條是通往雪域高原的“天路”。
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一條能走汽車的路,更談不上鐵路。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車。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2021年6月,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開通運營。
4年前的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曾特地坐上專列實地察看拉林鐵路沿線建設情況。考察中,他強調“規劃建設川藏鐵路是促進西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項重大舉措”。
今天的西藏,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復興號”動車馳騁雪域高原,拉日高速全線通車,G318川藏段建成“超充綠廊”,國際國內航線達到183條,通航城市78個。
依托越來越便利的交通,嘎拉這個無名小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桃花村”。
一條是助力發展的“致富路”。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心西藏發展。早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就因福建對口援助任務來到西藏。到中央工作后,2011年7月,習近平同志作為中央代表團團長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祝活動。
彼時,在離嘎拉村不遠的巴吉村,他說的話讓人們念念不忘:“堅持因地制宜,廣開致富門路,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致富之路就在腳下,就是動腦筋,做聰明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出席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提出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推動西藏各項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這些年來,嘎拉村不僅吃上了旅游飯,還吃上了生態飯,村貌煥然一新,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
小小嘎拉村,是西藏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縮影。
今年正值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如今,西藏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位居全國前列,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高原和美鄉村建設穩步推進,民生福祉不斷增進……這片雪域高原創造了改天換地的人間奇跡。
實踐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新西藏。如嘎拉村的鄉親們在信中所說,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
今天的西藏,迎來了前所未有、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站在新的節點,總書記對嘎拉村殷殷寄語,“希望你們在黨的興邊富民好政策引領下,切實維護好民族團結,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