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上半葉,清王朝走向衰落,西方列強入侵,當時的琿春有疆無界、有邊無防,沙俄不斷制造邊境事端。相傳,在勘界會議中,沙俄代表妄圖以圖們江出海權換取俄國商船自由出入松花江航線的權利,被吳大澂巧妙拒絕。沙俄見一計不成,又把俄海軍司令請來,想用海軍戰艦的武力恫嚇中國談判代表。面對威脅,吳大澂和依克唐阿毫不畏懼、針鋒相對,請來北洋水師六支戰艦開往海參崴對峙。一時間,海面戰艦林立,氣氛劍拔弩張。沙俄面對中方強硬態度,無計可施,只能請示外交部。1886年9月18日,俄國外交部回復,同意圖們江為中俄公共海口,今后中國船只可以自由出入圖們江口,俄國“不得攔阻”。至此,這項內容作為附件,納入《中俄琿春東界約》體系之中。
談判的順利推進,離不開軍事實力的支撐。《威鎮東疆——吳大澂系列組畫之展威》這幅畫描繪了吳大澂與吉林將軍銘安、琿春副都統依克唐阿經過嚴格訓練建立的邊防軍隊,強邊守邊的畫面。《展威》的筆觸迸發出磅礴氣勢:吳大澂等人身騎白馬,身姿挺拔,氣勢威嚴,旌旗獵獵飄揚,天空光彩明亮,與《勘界》《談判》等油畫的灰暗色調形成鮮明對比,振奮人心。“我們特意把龍虎石刻放在《展威》中,來表達吳大澂的心志。”主創人員、藝術家王曉明表示,隨著創作的深入,他被吳大澂的家國大義深深折服。從侵略成性的沙俄手里為國家收回喪失的領土,吳大澂確有龍虎之氣,威風凜凜。且“龍虎”二字是當時吳大澂在琿春現場書寫,后命刻工鐫刻于石。將龍虎石刻放在畫中,最為契合。
吳大澂、依克唐阿等人在國之將傾之際,憑借滿腔的愛國情懷和堅韌不屈的精神,興邊固防、開邊通海、舌戰列強、誓死保衛邊疆。當參觀者欣賞吳大澂主題油畫時,一幅幅凝固在畫布上的歷史切片,定格了白山松水間的集體記憶,更是鐫刻在民族脊梁上的精神圖騰。百年前那聲聲寸土不讓的“吶喊”,依然在新時代的春風里錚錚回響。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郭悅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