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吉林省全面啟動城市圍擋治理工作以來,吉林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工作專班,以“鐵腕治亂、繡花提質”為工作方針,統籌推進“治理+盤活”工作,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吉林市累計排查各類圍擋566處,已完成拆除231處、優化提升18處,總計釋放城市公共空間264.4萬平方米。
吉林市城市管理局審批中心科長徐大勇表示,這場治理行動有效解決了城市道路“擁堵遮目”、街區風貌“封閉壓抑”、民生體驗“繞行不便”等痛點,實現了道路“豁然開朗”、街區“通透敞亮”、生活“便捷舒適”的全方位躍升。
在昌邑區博達路地塊,曾經的封閉圍擋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轉角公園”。幾位老人正帶著孩子在嶄新的步道上散步?!耙郧斑@里擋得嚴嚴實實,繞路不說,看著也堵心?,F在好了,出門就是公園,環境美了,心情也舒暢了!”家住附近的李秀梅對記者說。
在豐滿區天力地塊新建的便民停車場,記者看到車輛停放有序。剛停好車的王星錕告訴記者,以前在這一片找個車位太難了,經常要轉好幾圈。現在,建了這個停車場,解決了附近居民和商戶的大難題。
而在昌邑區龍江街川正集團征收地塊,改造后的鐵藝通透式圍欄讓街景與內部空間和諧相融。路過的市民張楚宸指著圍擋說:“這種透景圍欄好,不像以前那種大鐵板死氣沉沉的?,F在路過這里,視線開闊了,感覺整個街面都‘透氣’了,城市顯得更有品質?!?/p>
這些變化,源于吉林市精準落實的“拆、退、透、用、留”五字治理措施。
對長期“圍而不建”“超期閑置”的“攔路虎”堅決予以拆除。國元公司七家子儲備地塊閑置圍擋拆除后,一次性釋放199萬平方米空間,原本狹窄且有礙視線的臨江道路瞬間開闊,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對于暫不開發的地塊,則推動圍擋“后退一步”、材質“透明一分”,龍潭區江機文化宮地塊變身為市民休閑的“轉角公園”;船營區西江宸院地塊、豐滿區恒山西路加油站預留地改造為清新怡人的綠地草坪;豐滿區天力地塊建成的便民停車場,預計可新增200個停車位,精準緩解“停車難”,切實做到了“拆出空間、透出風景、用出實效”。
著眼長遠,吉林市錨定“標本兼治、長效提升”目標。精準施策“治存量”,對仍需保留的圍擋及征收地塊圍擋,深入研判制定精細治理方案;對剩余具備拆除條件的圍擋,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嚴格執行“即拆即清即管”標準,確保整治徹底。動態監管“控增量”,全面推行圍擋設置公示制度,目前已在217處圍擋點位設置公示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將臨時圍擋納入重點監管范疇,壓實主體責任,嚴格規范審批報備流程,構建“社會監督+行政監管”的雙輪驅動模式,推動治理方式從“集中攻堅”向“常態長效”轉變。健全機制“固成效”,建立“人工巡查+智能監測”的雙軌運行機制,對短期設置的圍擋實行“周巡查”,對長期存在的圍擋落實“月督查”,并運用無人機等技術手段織密動態監管網絡,持續鞏固深化“拆圍透綠、退距惠民”治理成果。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李婷 張添奧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