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加洛斯球場,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網球場,是網球大滿貫賽事法網的舉辦場地。巴黎奧運會,記者在這里見證了三場比賽,場場經典。一個是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的傳奇碰撞,一個是鄭欽文站上女單之巔創造歷史,還有就是男單決賽。
當德約科維奇右手轟出一記斜線制勝分,時間仿佛凝固,隨后全場才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德約科維奇口中念念有詞,雙手指天,跪倒在場地中央放聲痛哭,當他再把頭抬起來的時候,臉上已經分不清淚水和汗水。為了這枚奧運金牌,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在網球比賽中,如果能夠集齊澳網、法網、溫網和美網四大職業網球賽冠軍,就會被稱作“全滿貫”;而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拿下奧運會單打金牌,就將獲得“金滿貫”稱號。其實,在網球這種高度職業化的體育項目里,對運動員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積分和獎金,奧運金牌至多算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榮譽。尤其是對功成名就的明星球員,奧運金牌,有,固然很好,沒有,也無傷大雅。費德勒如此,納達爾亦然,只有德約科維奇是個例外。37歲的德約科維奇對奧運會有著特殊的執著,如今他五戰奧運終圓夢。
關注網球運動,是從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的那個年代,應該不止20年了,但那個時候只是關注,還沒有熱愛。自從中國球員李娜的出現,再到她奪得大滿貫冠軍,巴黎奧運會女單冠軍鄭欽文又接過了中國網球的接力棒,使得記者更加喜愛上這項運動。
巴黎奧運會,德約科維奇從“小德”變成“老德”。其實他并不算人天賦異稟,也并不完美,但他最令我欣賞的特質,就是那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韌勁。當人們認為他會和所有同時代的球員一樣最終淪為“費納爭霸”的背景板,他卻生生從“三德子”打成了“第三巨頭”;當人們認為他的職業生涯不可能超越“費天王”和“紅土之王”時,他卻一步步完成了趕超,如今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WTA歷史NO.1;當人們認為他已經老了,已經過時了,他卻證明了,37歲的德約科維奇仍然敢和21歲的對手同場較量并拿下冠軍。
進入羅蘭加洛斯這座著名的球場,本就令人驚嘆,更令人窒息的是決賽中的“雙搶七”,德約科維奇所表現出的心態,就如他自己在賽后所言,“為了這枚奧運金牌,我傾盡所有——我的心、我的靈魂、我的身軀,乃至我的家人,我生命中的一切,都在這場比賽中傾情投入。”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當你只有一個目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看到德約科維奇站到領獎臺上親吻金牌,我的思緒很容易回到像籃球明星喬丹、科比捧得奧布萊恩杯,羅納爾多、梅西捧起大力神杯的那一幕。讓我不禁懷念我的青春,在我們最好的年華里,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激動和快樂。
看到這些明星漸漸退出職業生涯,雖說是競技體育不可逆轉的規律,也會聯想到自己也會逐漸老去。看到各個賽場上曾經欣賞的明星遠去的背影,心中雖有不舍,卻也無憾。因為我們共同經歷了這樣一段寶貴的時光,是那樣的美好。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政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