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扶余市把加快災后恢復重建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具體實踐,將主題教育與災后恢復重建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災后重建工作,用恢復重建成果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訪民情解民憂,全力幫助受災群眾恢復正常生活。全市黨員干部按照《扶余市洪澇災害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方案》要求,從現實問題著眼,從群眾需求出發,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全面排查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狀況,對受災戶逐一建立臺賬,做到“一戶一檔”“一戶一策”分級處置。落實行業部門和受災鄉鎮干部包保制度,包保干部常態化入農戶、跑地頭,深入一線問需問難,持續關注受災群眾房屋修繕、重建進度和食宿等情況,落實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全力幫助受災群眾恢復正常生活,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
創新災后房屋重建方式,讓受災群眾安家又安心。災后恢復重建是重大政治任務,更是重大民心工程。為提高效率、保障質量,扶余市創新災后房屋重建方式,D級房屋受災群眾可自行選擇置換、原址重建、進城購房三種方式,并出臺優惠政策,讓受災群眾有更多選擇。在房屋建設方面,向受災群眾提供有資質的施工隊伍名單供其選擇,受災群眾也可自行選擇有資質的施工隊伍進行房屋建設,包保干部幫助受災群眾在施工進度、購買材料質量、房屋建設質量等方面做好監督、服務工作,確保受災群眾能夠盡早住進新房,溫暖過冬。
“建房時裝的新型電地熱,每天到點準時供熱,再也不用抱柴燒火炕了。”11月27日,扶余市更新鄉房身地村村民王鳳艷在家中向記者介紹新房的采暖系統。在王鳳艷的新家中,客廳、臥室、衛生間一應俱全,模塊化的建筑方式也更具安全性。洪水過后,經過評估,她家房屋為D級,需要重建。10月中旬,在王鳳艷家的原址上,新房順利竣工。“建新房政府給了補助,受災后臨時租房子也有政府發放的過渡期安置費,黨和政府啥事都想在了前頭兒,讓我們暖心又安心。”王鳳艷說。
安家才能安心。更新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陳貴宏介紹說,截至10月末,全鄉382所C、D級房屋都已完成重建、置換、購樓、修繕,全部符合居住標準,確保每一位受災群眾溫暖過冬。下一步,扶余市將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把主題教育有機融入災后重建各項工作中,以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良好精神狀態狠抓災后恢復重建各項任務落實,努力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