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受臺風“杜蘇芮”影響,榆樹市遭遇暴雨洪災。
面對嚴峻挑戰,榆樹市各級黨組織迎險而上、快速反應、主動應對,廣大黨員干部全身心投入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中,發揚連續作戰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慎終如始抗災情。榆樹市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防汛救災的強大合力,千方百計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讓黨旗在拉林河沿岸高高飄揚。
聞汛而動,向最需要處集結
8月5日,榆樹市防汛三級應急響應提升至防汛一級應急響應。榆樹市委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各級干部和廣大黨員迅速行動,認真落實“平急結合”機制,向汛情嚴重鄉鎮和行政村集結。
9名市級領導帶頭分赴青山鄉、延河鄉、大嶺鎮、育民鄉、紅星鄉、八號鎮等8個鄉鎮一線調度指揮,協助開展抗洪救災工作;178名鄉鎮領導干部和802名鄉鎮工作人員逐村包保,2702名村組干部包保2920個村民小組,3123名黨員干部包保4224戶,全面構建了“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組、組包戶、干部黨員包群眾”五級包保的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機制,為打好打贏防汛救災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組織基礎。
逆流而上,向最危險處挺進
榆樹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深入排查安全隱患,及時發現處置險情。
育民鄉組織黨員干部對域內的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鄉、村、組三級干部進村入戶,深入細致地摸排各村隱患點、老舊房屋、危橋險路、低洼地帶等重點區域,針對易受災的豐樂村、五蓮村、連山村,開展“敲門行動”,實現重點人群、重點區域排查全覆蓋。八號鎮強化應急值守,組織精干人員成立15支應急搶險隊,24小時在崗待命、隨叫隨到。泗河鎮組織發動黨員群眾300多人,對國堤進行加固增高。青山鄉組建包保服務隊,針對轉移群眾訴求,提供轉移生活財產、喂養家禽牲畜等服務。公安干警在險情排查中3天連續下水,為人民群眾取回20萬元現金。
不落一人,向最安全處轉移
榆樹市堅決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全力轉移安置受災群眾。
拉林河沿岸災情較重的8個鄉鎮19個群眾安置點建立臨時黨支部16個,對集中轉移安置人員進行全方位登記造冊,重點圍繞自然情況、村組來源、個人需求、特殊照料、緊急聯絡、責任包保等方面,建立《臨時安置點黨員干部包保名單》,在支部公示欄進行公示,明確每名安置群眾有專人進行聯系包保,特殊人群為其量身制定安置方案,專門做好轉移群眾用餐保障、健康檢測、心理疏導等工作,確保群眾有難處、有需求能夠第一時間找到組織,全力解決好受災群眾衣、食、住、醫等方面實際困難和問題。
同時,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市人大、政協、總工會、工商聯、兩新工委等黨組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積極為受災群眾捐助生產生活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僅全市黨員干部職工就捐款558萬多元。
災后重建,向最關切處發力
面對繁重的災后重建任務,榆樹市各級黨組織與受災群眾患難與共,舉全市之力全力以赴開展災后重建。
農業農村、水利等相關職能部門分兵把口聯合作戰,加強農田排澇,采取提閘門、通涵洞、破堤口、挖溝渠等方式加快自排,利用全部排澇站、排水車、大小水泵強排,排空率達99.4%。
搶抓救治“黃金期”,市級統籌農藥、工具敞口供應,農業專家現場指導農民自救保糧,力爭“顆粒歸倉”。
交通、供水、供電等職能部門持續加大水毀基礎設施搶修,封堵決口12處,修復堤防1107米,搶修道路4375米、橋梁12座、涵洞50道,實現干路通暢。維修34所中小學基礎設施、更新損毀教學設備,保證按期開學。堅持市統籌、鄉組織、戶參與,紅星鄉黨委統一為建房戶購買沙子、紅磚等建筑材料,并建設樣品房供群眾參考。
各鄉鎮黨委結合實際,超前組建消殺防疫隊伍,對過水村屯公共空間、水井水房水頭水尾、廁所、養殖場、垃圾點、農房及日用品全面消殺,消殺率、檢測率、達標率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