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將“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既鮮明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指向,又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接續推進的內在要求。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持續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人民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在人民精神世界中,思想理論是根基和靈魂,起著整體奠基和總體統領的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并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過去基礎上繼續探索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實踐歷程,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國家、社會、公民價值要求于一體,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基因,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價值遵循。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偉大實踐中,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夯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道德基礎,引導人民群眾把相關要求內化為思維習慣、行為準則,使其深深融入全體人民的精神血脈,成為萬眾一心、不懈奮斗的力量之源。
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發展使國家及社會文化資源更加充裕富足,文化發展成果為全體人民廣泛共享,人民的文化創造力得以充分釋放,人民的文化主體性以更多元的角色呈現,為進一步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礎。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動文化多樣態系統協調發展,推動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均衡發展,著力推出更多彰顯偉大建黨精神、體現偉大民族精神、弘揚偉大時代精神的有助于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優秀文化產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要堅持守正創新,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真情傾聽時代發展足音,生動謳歌奮斗創新的火熱實踐,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著力提升人民的道德品質、審美趣味和精神境界。要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中心、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場館的建設投入力度和文物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持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好構筑當代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鍛造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精神紐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和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