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吉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強調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并提出“高質量推進‘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等一系列措施,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未來發展中,必須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精準發力,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新篇章。
只有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信心,將其做大做優做強,方可有效增加供給,促進消費,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動能。經過不懈努力,五年來,我省市場主體發展取得了良好成績,五年凈增113.5萬戶,總量突破300萬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躍居全國第8位。市場主體規模不斷擴大、活力不斷提升,為吉林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我們必須主動作為,著力營造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積極調動市場主體內生動力,推動其充分釋放發展活力,助力吉林經濟持續迸發活力、行穩致遠。
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引領作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對于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各有不同的地方來說,結合自身優勢,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引領作用,對于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于我省而言,應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優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進一步優化特色產業的產業鏈條,根據行業發展與企業經營情況精準施策,助力行業市場主體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具體來說,應著力打造現代新型汽車和零部件、農產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閑生態旅游三個萬億級大產業,以及醫藥健康、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等若干千億級規模產業,培育壯大一批千億級百億級企業。深入貫徹“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六新產業”與“四新設施”建設,夯實支柱產業和重點高新產業發展基礎。強化特色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動企業“軟實力”持續提升和知名度不斷擴大,更好助力現代產業體系構建。
深化國企改革,建設現代化國有企業制度。以改革引領國有企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對于提升國企自身發展活力、有效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更好助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等都有重要意義。要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推進省屬重點企業改革發展,切實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國有企業自身也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貫徹落實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改造工作要求,努力發展數字化產品、推動數字化制造、推行數字化服務,為“數字吉林”建設奠定堅實基礎。鼓勵國有企業以市場為導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突破和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著力推動企業成長為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領軍企業。
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切實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促進增長、保障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效應,繼續深入落實“吉翔”計劃,鼓勵省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加強省內企業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創新服務機制,完善中小企業創業輔導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與數字化建設指導,助力中小企業成為“現代化”市場主體;強化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不斷完善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融資方式,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對優質民營企業及發展前景較好的科技型企業給予更多金融援助,多措并舉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更好促進市場主體活力迸發。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是一個城市和地區的重要競爭力。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的“助推器”。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必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目標,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務環境、公平公開的法治環境、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要以各類市場主體便捷的服務和發展需求為導向,堅持以“放權、便民、讓利”為出發點,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自由平等的競爭機制與高效安全的運行機制,建立健全企業開辦的各項便利化舉措;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深入落實公平競爭審查等制度,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具有相同權利、相同機會、相同規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