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吉林,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不斷開創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重點任務之一,并作出具體部署,充分彰顯了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堅定決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讓農民深度融入產業鏈價值鏈,書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嶄新篇章。
牢記囑托,乘勢而上向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三農”工作高度重視、格外關注、寄予厚望,每次視察吉林都作出重要指示,為吉林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增添了不竭動力。全省上下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先后出臺關于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矢志不渝,勠力拼搏,農業基礎不斷夯實,農業現代化第一方陣地位更加穩固。五年來,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增長4.8倍,目前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2021年糧食總產量跨上800億斤臺階。乘勢而上,我們要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啟動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力爭到2030年前,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000億斤,為確保國家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作出吉林貢獻。要深入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農產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產業為重點,打造全國人民的糧倉肉庫、中央廚房。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緊盯農村困難群體和低收入群眾,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要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科學編制實用型村莊規劃,保護傳統村落,留住文化根脈。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不折不扣落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各項目標任務,切實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著力在強化黑土地保護,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夯實農業生產發展基礎的同時,圍繞提質增效,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精心做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大文章,加快建設玉米水稻、雜糧雜豆、人參、梅花鹿等“十大產業集群”,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促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著力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機制,加強縣城建設,推動平臺、資源、服務下沉,強化縣城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讓農民在深度融入產業鏈價值鏈中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民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主體,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廣大農民參與。貫徹落實黨代會部署,需要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強大合力,必然要求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釋放蘊藏在農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應持續完善廣大農民群眾投身鄉村振興的政策和制度,提升廣大農民群眾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綜合能力。一方面,要構建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統籌縣城、鄉鎮、村莊三級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推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為農民發展現代化農業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農民的思想理念、文化素質和技術能力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關鍵,需要加大對農業勞動者的培訓力度,支持農民、返鄉人員、專業人員聚集產業鏈價值鏈創業創新,錨定共同富裕水平顯著躍升目標,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