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市立足先行先試,大膽探索雙邊、多邊合作的有效方式,積極推進中俄跨境合作區、圖們江三角洲旅游合作區等項目。 本報記者 鄒乃碩 石雷 攝
越來越多的在琿春定居的俄羅斯人在過年的時候和當地人一起體驗中國的年俗文化。本報記者 鄒乃碩 石雷 攝
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已成為東北亞各國政府間對話交流的重要渠道、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東北亞各國人文交流的重要通道,推動東北地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窗口。本報記者 鄒乃碩 石雷 攝
進博會上,我省通過組織交易團參會采購、設置吉林展位、舉辦經貿交流及簽約活動等方式參與其中,貢獻著吉林智慧和力量,也分享著合作共贏的甜美果實。 本報記者 鄒乃碩 石雷 攝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解發展難題,在開發開放中汲取發展活力。
2021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6%,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糧食生產獲得大豐收,總產量807.84億斤,增長率居全國前十大產糧省第一位;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工業投資恢復速度居全國第一位,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在全國上升9位,上升幅度全國最大,位列東北第一;新登記市場主體63.6萬戶,增長50.6%,增速居全國第三位……
破解難題,精準求變,以改革之力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全省改革呈現出有力有序、協調推進的良好態勢。吉林振興進入“上升期”和“快車道”,全省各項工作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1年7月,在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上,審議通過《中共吉林省委關于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決定》。“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有力推進,成為撬動我省未來發展的“戰略支點”。
2018年4月,我省頒布實施《吉林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把行之有效的中小企業政策通過法律形式加以確定,為新時期開展中小企業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幾年來,我省陸續推動“銀企合作”,破解中小企業發展瓶頸;隨后推進“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取消行政許可事項、推進“多證合一”。如今“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在我省已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促進全省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
白山松水間,大勢順暢,動力強勁,多個領域改革齊頭并進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多措并舉、防治并重,持續鞏固了良好生態環境優勢。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制定出臺空氣、水、土壤三個鞏固提升行動方案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著力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進一步提升;
農業農村改革探索創新,有效激發了“三農”發展新活力。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要求,出臺了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6條、合作社高質量發展30條政策措施,召開了全省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視頻會議。推進5個縣(市)合作社質量整縣提升試點和10個縣(市)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試點,開展農民合作社“百強示范社”創建……
推進執法司法供給側改革,持續打造破產審判專業化團隊,提升破產案件辦理質效。著力構建審判工作新格局,逐步提升辦理特定、跨區域案件專業化水平。全省實行統一接待、統一受理、統一審理、統一簽批、統一決定的“五統一”行政復議工作模式。
面向大海,開窗風來,以開發開放增強吉林要素吸引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影響力
近5年來,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持續深化“五個合作”,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著力打造面向東北亞開放的中心樞紐和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奮力譜寫新時代吉林對外開放新篇章。
開放,帶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2021年,全省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150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出口353.54億元,增長21.5%;進口1150.23億元,增長16.0%。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額45.64億元,增長16.7%。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資0.96億美元,增長7.3%。
我省始終把實施長吉圖戰略作為黨中央賦予吉林的重大使命,在省內,以長春和吉林為直接腹地,以延邊地區為開放前沿,以琿春為開放窗口,各地協同發展,一批創新發展平臺相繼設立,形成了點狀、線狀、面狀的分層級發展格局;在省際、國際層面,“東聯西進”“借港出海”等戰略舉措的實施,助推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向東進入日本海,拓展國際合作。
打造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積極推進長吉圖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突出平臺引領、突出通道支撐、做好借港出海文章,全面落實“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高質量發展,釋放發展潛力,拓展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