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加快交通重點工程建設,使百姓出行更加順暢便捷。圖為南部快速路與東部快速路互通立交橋夜景。本報記者 石雷 攝
為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百姓生活質量,全省各地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圖為改造完成后的鎮賚縣教工小區煥然一新。本報記者 石雷 攝
每逢節假日,全省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本報記者 石雷 攝
和諧美麗的居住環境、一站式的便民服務讓城鄉百姓更有獲得感。本報記者 石雷 攝
各地興建的圖書館,成為孩子們假日的打卡地。本報記者 石雷 攝
各地打造“一站式服務”的農業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方便村民辦理相關業務。本報記者 石雷 攝
為政之道,以民為本。
省委、省政府始終將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頭,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促提升,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持續保持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的80%左右,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多措并舉穩就業保就業,全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一項項惠民政策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均衡教育,提升民生福祉
五年來,我省始終將教育定為重點民生項目,支出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優化投資結構,關注偏遠地區和家庭困難群眾,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每一個學生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
我省不斷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快補齊短板,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加大投入偏遠地區鄉村學校辦學經費,加速新建、改造校舍……省十一次黨代會以來,一項項教育惠民措施不斷推出。
跟隨國家教育發展的腳步,我省已將目光從“基本均衡”投向“優質均衡”,從重硬件建設轉向更重軟件內涵建設,從重指標合格轉向更重群眾獲得,從重數量規模轉向更重質量效果。
穩定就業,筑牢民生之本
“創業有你、‘就’在吉林!”“奮斗有我、‘就’在吉林!”我省向全省高校畢業生發出留吉就業創業的深情邀約。
全省各地各部門紛紛行動——建立留吉就業長效機制,建立分片包保、定期調度、通報約談制度,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來(留)吉創業就業服務工程……面對廣大高校畢業生,吉林敞開了溫暖懷抱,構筑了堅強后盾,推動更多畢業生留吉就業創業。
穩住就業,就是穩住千家萬戶的“飯碗”。我省印發《關于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實施意見》,實施“人才18條”政策及“1+3”配套實施細則、《吉林省進一步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五年來,我省圍繞支持企業穩定發展、加大創業扶持、幫扶重點群體就業等方面,打出了穩定就業、促進就業的政策組合拳,持續推動“六穩”,努力實現“六保”,全省就業工作穩主體、保崗位成效顯著。
保障暖心,兜牢民生底線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經過5年的探索和實踐,我省“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慢病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已全面推行,基本實現了“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社區)和村里解決”的目標。
困難人群有特殊保障。將20.3萬已脫貧人口納入農村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給予2.8萬已脫貧人口臨時救助;保障城鄉低保對象87.2萬人,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月人均612元和年人均5335元;保障城市和鄉村特困供養對象8.5萬人,平均基本生活標準達到年人均11172元和7692元。各項社會救助政策有效落實,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人人享有良好的民生保障”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吉林兒女實實在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