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磐石市煙筒山鎮官馬新村,蟬鳴與笑語交織,溶洞涼風裹挾著庭院花香。這個因喀斯特溶洞聞名的小山村,正借著農文旅融合的東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溶洞奇觀引客來,紅色薪火照新程
清晨八點,官馬溶洞景區已迎來首批游客。來自長春的李淑榮帶著孫子穿梭在石乳、石筍之間,腳下蜿蜒的地河泛著微光。“聽說這里是楊靖宇將軍戰斗過的地方,這次帶孩子實地感受一下,特別有意義。”李淑榮指著溶洞內“小洞石林”的標識牌說道。
作為省內唯一的大型喀斯特熔巖溶洞,官馬溶洞不僅以鬼斧神工的地質奇觀吸引游客,更以紅色歷史為魂。駐村第一書記劉立生介紹,溶洞淤泥中曾發現子彈殼改制的毛筆,如今景區內的將軍榻、將軍壁等景點,都在訴說著當年的烽火歲月。2022年落成的紅色教育展館和2023年開放的紅色印記展覽館,已成為省內研學游的熱門打卡地。僅5月至今,官馬新村已接待研學團隊1000余人次,“傳承抗聯薪火,共建生態新村”的研學活動每周都在景區廣場舉行。
庭院經濟添新景,村民變身“新農人”
沿著村道前行,兩側向日葵花海隨風搖曳。村民畢萬財正在園子里蒔弄紅菇娘。“現在改種紅菇娘,僅游客采摘就能增收1000多元。”畢萬財笑著說。
今年初,官馬新村探索“庭院經濟+人居環境提升”模式,引導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種植油葵、矮棵紅高粱等經濟作物。第一書記劉立生算了筆賬:油葵畝產700斤,集中采收榨油或炒制瓜子,畝均收益可達2000元;紅高粱既能釀酒又能制作美食,紅菇娘作為食藥用材更受游客青睞。如今,村里的農家小院不僅成了“花果山”,還變身小型農家樂,游客可以體驗磨豆腐、包黏豆包等東北民俗。
村企共建謀發展,全域旅游繪新篇
在村辦企業新建的10間鄉村民宿前,村黨支部書記申生海正與施工隊核對裝修細節。“民宿主打‘紅色主題+田園風情’,房間里布置了抗聯歷史老照片,院子里種著村民自家的蔬菜。”申生海介紹,公司還聯合靈芝種植有限公司,建設了2.2公頃靈芝產業園,游客可以參與采摘、體驗孢子粉破壁加工。
為打造全域旅游格局,煙筒山鎮將官馬新村與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黃河水庫等景點串點成線,推出“紅旅新村綠映紅”特色品牌。劉立生透露,村里正在籌備“暑期親子研學月”活動,計劃開展溶洞地質科普、抗聯主題劇本殺等體驗項目。“我們要讓游客來了有看頭、有玩頭、有買頭,更有再來的念頭。”
暮色漸濃,官馬新村的農家院里飄出燉笨雞的香氣。李淑榮一家坐在民宿的葡萄架下,聽著畢萬財講述村里的變遷故事。遠處,溶洞景區的燈光次第亮起,與庭院里的點點星光交相輝映,勾勒出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陳夢昕 谷禹 記者 徐文君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