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敦化市長有食品有限公司的觀光走廊,記者的指尖輕輕劃過冰涼的玻璃,目光穿透至潔凈如新的車間。蒸汽氤氳中,工人們正用嫻熟的技藝攤制著一張張金黃的煎餅,空氣中彌漫著谷物特有的甜香。
“2000年,在不足12平方米的簡陋作坊里支起鏊子,現在公司已建成近1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工廠。”總經理張學平微微抬起頭,目光中滿是自豪。她身后的榮譽墻上,“吉林老字號”“高新技術企業”等牌匾無聲訴說著企業的發展歷程。如今,這里先后引進了300余套先進設備,年生產量高達7128萬張煎餅,薄薄的餅身卷起了全球16個國家的訂單。
讓煎餅脫胎換骨,靠的是近乎執拗的“笨功夫”。張學平抓起一把金黃玉米,指尖捻動:“原料是根,‘甄、新、好’三字口訣,是刻在骨子里的底線。”長有團隊的足跡踏遍東北黑土地,精挑細選203味好料。她語氣堅定,“大批量主糧儲存絕不超過20天,小批量雜糧5天封頂,蔬菜從入庫到生產的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
走進生產核心區,谷物發酵的微甜氣息愈發濃郁。張學平在磨漿區駐足:“磨漿要磨到芝麻醬般細膩柔滑,發酵更有獨門秘法——低溫、高溫、常溫24小時三次發酵,才成就那份自然回甘的薄軟香甜。” 她指向攤制設備,“工人攤制煎餅一氣呵成,220度高溫下,米漿僅需35秒便蛻變為直徑73厘米、薄至0.23毫米的透光薄餅。”
“開袋即食,吃法多樣,可以卷燒烤、炒菜、水果、零食、甜品等,不僅易消化,營養還豐富。”張學平如數家珍。擁有近百種口味,讓長有煎餅牢牢占據我省歐亞賣場等核心渠道,更遠渡重洋,在日本、韓國、美國、新西蘭等國家的貨架上贏得青睞。
作為我省工業旅游示范點,長有食品有限公司精心打造了集生產、研學、游玩、體驗、觀賞、貿易為一體的文化園區,每年吸引近6萬名游客慕名而來。透過觀光玻璃,游客們見證著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絕不讓一張不合格煎餅出廠’,這是長有食品的生命線。”張學平的語氣沉靜而有力。提及未來,她望向窗外繁忙的智能車間,眼神篤定:“我們堅守的不僅是味道,更是健康。今年,長有煎餅的目標是登上太空,成為航天員的健康食品;到2028年,我們要成為享譽世界的煎餅領航品牌。”一張薄薄的煎餅,在智能車間的轟鳴中,正攤開一幅傳統美食征服世界的壯闊藍圖。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代黎黎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