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吉林,江映綠蔭,蛙蟬和鳴。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白山松水,對吉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高質量發展是其中一以貫之的重要內容。
發展必須是、只能是高質量發展。
時逢“十四五”規劃全面收官、“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時期,如今的吉林,生機盡現。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過的一方熱土,素有“糧倉、林海、肉庫、魚鄉”等美譽的松原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十四五”以來經濟社會發展亮點頻現——
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躍上千億臺階;
三次產業結構從“十三五”末期的29.4:18.4:52.2調整為2024年的24.1:23.7:52.2;
新能源、現代農業、生態旅游三大產業你追我趕;
2020年以來,投資總量始終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
成績的取得,來源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來源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學決策,亦來源于松原市委市政府帶領廣大干部群眾的真抓實干。
科學謀劃:
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松原樣本”
“‘十四五’規劃實施四年來,我市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采訪中,松原市發改委主任叢喜彬欣喜地說。
謀在先、干在先,才能贏在先。
當蜻蜓點水攪碎云影,蛙鳴在水草間輕輕漫溢,查干湖的夏天,把浪漫釀成了無邊的綠意。
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查干湖視察,對查干湖提出了“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的殷切囑托。
殷殷囑托,在心在肩。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松原破瓶頸、拆藩籬,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查干湖冬捕盛況享譽海內外;
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
實現松花江—查干湖—嫩江水體連通和動態循環;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這里最生動的注腳。
而這一切的原點,都要溯回到《查干湖治理保護規劃(2018—2030年)》提出的“上控源、下截污、外引水、內修復”治理方針。
科學精準謀劃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松原堅持以系統思維搞好科學謀劃,在科學布局中重塑產業版圖,在體系推進中煥活資源、放大優勢,以高水平規劃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立足全局謀一域,松原“1145”發展戰略應運而生——
“一個囑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視察松原殷切囑托,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
“一個統領”,以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統領,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立足扛穩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融入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提出打造高水平農業強市、國家級綜合能源示范區、國家級旅游目的地、美麗吉林先行區“四個定位”;
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確立建設經濟振興新松原、活力開放新松原、生態秀美新松原、文化繁榮新松原、幸福平安新松原“五個目標”。同時,確定抓規劃、經濟運行、項目建設、開發區建設、財政金融、農業現代化、新能源、生態旅游、改革開放創新、營商環境“十個路徑”,確保有抓手、可實施、能落地。
立足資源謀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攻堅——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繪制新能源、新裝備、新旅游、農產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十大產業鏈”圖譜28個,逐個研究產業定位、發展現狀、項目支撐,確定舉全市之力推進現代農業、新能源、生態旅游三大主導產業,帶動一二三產發展。
立足現實謀未來,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
把做好“十五五”規劃編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統籌謀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為將“規劃圖”有效轉化為“項目圖”“施工圖”,市級領導主動對接省直部門20余次,發改、交通、水利、文旅等市直部門平均向上對接5次以上,目前已推動28個項目納入國省大盤子,總投資超千億元。
謀事是干事的起始、成事的前提。“虛”功“實”做,讓“具體抓”與“抓具體”在松原落地得更為精準,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既定,起勢如虹。
靶向招商:
詮釋吉地生金的“松原路徑”
夏日勝黃金。
引擎轟鳴、人流穿梭、奮戰正酣,行走在各個項目現場,松原項目發展拔節而立的激情依稀可感。
“十四五”以來,中車風電、正泰光伏、中能建氫能、吉林化纖碳纖維、天楹風光儲一體化等多個十億、百億的大項目落戶松原。
良禽擇木而棲。大項目接踵而至,看重的是松原資源開發的潛力,自然也看到了松原的誠意。
這些企業的密集落位,也絕非偶然。松原將作風建設融入招商全鏈條:繪制產業鏈圖譜時,要求干部深入調研30個細分領域;對接頭部企業時,立下“三個月見實效”的軍令狀;項目洽談中,嚴禁“空口承諾”,必須附上要素保障清單。
這種“求真務實”的作風,讓招商從“漫無目的”轉向“精準滴灌”,2024年全口徑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6.7%的數字,正是作風轉化為生產力的最佳佐證。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松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奔赴中車、天楹等行業龍頭企業考察時,隨身攜帶的不僅是招商圖譜,更是一份“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務實答卷。這種“躬身入局”的作風,讓新能源產業從“紙上規劃”走向“鏈上開花”——
氫氨醇一體化項目落位背后,是市領導牽頭的工作組3個月跑遍5省12家企業的攻堅;
廢舊風機葉片循環利用合作達成之際,見證著干部鉆研新能源技術從“門外漢”變“行家里手”的蛻變。
作風固本:
解碼東北振興的“松原密鑰”
招商招商,“招”只是第一步。
在中能建綠色氫氨醇項目施工現場,80萬千瓦新能源指標的全額配置、1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快速落地,勾勒出松原“企業干多大支持就有多大”的承諾底色。
而支撐這承諾的,是“馬上就辦”的作風機制——
當興泰化工項目遭遇審批梗阻,市發改委等部門聞“哨”而動,3個月完成從落位到投產的“加速度”;
當吉星新能源面臨氣源短缺,乾安縣干部奔走兩周接通雙氣源管線,助力企業產值同比激增63.2%。
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廠房,或穩步生產、有序運轉,或加緊建設、調試設備;
一個個謀求跨越的舉措,帶來激動人心的力量;
一張張宏偉的藍圖,在執著的追求中迸發出清晰的脈絡。
與此同時,139個“15分鐘就業服務圈”織密用工保障網,100套人才公寓配建與子女優先入學政策,讓企業家從“投資”到“扎根”;石化園區干部為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專程赴貴州考察高壓電網入地技術——這種“干中學、學中干”的專業作風,讓園區成為“成本洼地”,吸引吉潤新材料等12個重點項目扎堆落地,未來年產值預計達240億元。
“考察學習合作并實時跟蹤新能源產業最新趨勢和前沿技術,為產業鏈招商提供前沿技術支撐;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松原石化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馬永明的一番話,道出了園區守護“鏈”上企業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實招。
作風就是生產力,作風就是戰斗力。
松原作風建設的“溫度”,還體現在細節處——
汛期堤防上,市委主要領導率1.5萬名黨員干部“一米一米”巡堤查險;
信訪接待中,市級領導“出門下訪”推動積案清零。
松原,用“身教勝于言教”的擔當,將作風建設化作發展動能——
建立“開發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后,山鷹造紙項目專班25天完成2500畝土地征收,54個審批要件并聯辦理,提前3個月投產;
為2000余家民企開展“法治體檢”挽回損失5.1億元,首批“無事不擾”白名單讓1.2萬戶主體輕裝前行,皆是“不叫不到、隨叫隨到”的作風詮釋。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從項目落地的“松原速度”到營商環境的“松原溫度”;從查干湖畔生態治理的久久為功,到新能源產業園區的日夜攻堅。松原,以“具體抓”的細致破解發展難題,用“抓具體”的擔當推動藍圖落地,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之路,終將在真抓實干中越走越寬。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欒哲 楊悅 張紅玉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