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市大榆樹鎮田塊整治后。
公主嶺市玻璃城子鎮田塊整治后。
今年6月25日是第35個全國“土地日”,公主嶺市以“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為主題,通過科技賦能、制度創新、生態修復等多元手段,探索出一條黑土地保護與糧食安全協同發展的特色路徑。
高效節地:堅持規劃引領與分類管控
公主嶺市始終堅持將節約集約理念貫穿國土空間規劃,確保所有開發項目達到資源高效利用。嚴格用途管制,科學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年度利用計劃做到向重大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民生工程用地傾斜。加快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通過協商收回等方式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從而減少土地浪費并提升區域經濟活力。鼓勵地下空間利用,促進功能混合布局和設施共享,在商業和工業區實現多功能整合,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互促共進:確保耕地“量”“質”齊升
通過實施黑土地保護項目,耕地質量等級穩步提升。公主嶺市2024年完成秸稈全量粉碎翻壓還田23.81萬畝、保護性耕作175.17萬畝,推廣玉米與大豆等輪作7.03萬畝。開展全域耕地恢復工作,實現耕地總量凈增加。成立市級恢復耕地專班,牽頭統籌推進流出耕地恢復工作,建立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督導、自然資源部門業務指導、鄉鎮村小組協同發力的工作機制,2024年全市新增耕地1.99萬畝。
制度創新:壓實三級“田長制”責任
嚴格落實市、鄉、村三級田長責任體系,全市共設置田長517名、網格長1212名,配套《田長制巡查制度》等6項制度,實現耕地保護責任到人、到地塊。科學運用衛星遙感、田長巡查等手段,織密耕地保護防護網,重點從規劃管控、落實機制、嚴格監管等方面,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工作,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2024年開展田長巡查8000余次,制止破壞耕地行為30余起。
黑土重生:高效耕作層土壤再利用
高效結合高標準農田“田塊整治”專項任務,利用已剝離耕作層土壤,對玻璃城子鎮、大榆樹鎮等8個重點區域1.14萬畝劣質耕地,通過實施土地平整、客土回填、地力培肥等系統性工程措施,配套建設襯砌明溝、田間機耕路,形成“田成方、路成網、溝相通”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格局。二十家子鎮通過修復工程新增耕地190畝,為黑土地保護與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出可復制的“公主嶺模式”。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