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整治前后對比圖。
作為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主戰場之一,近年來,大安市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原則,圍繞“保障糧食大安全,新增產能十億斤”的工作目標,探索形成了鹽堿地開發治理“大安模式”,為國家提供了蘇打鹽堿地綜合治理“大安方案”,向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交出了“大安答卷”。
大安市現有未利用地面積185.04萬畝,占總幅員面積的25.41%,多為蘇打鹽堿土,在全市18個鄉鎮境內均有不同分布。大安市始終堅守耕地保護紅線不動搖,堅定落實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等指令性任務,耕地數量穩中有增。2024年度,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任務327.40萬畝,實際保護面積356.89萬畝,多保護29.49萬畝;上級下達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249.12萬畝,實際保護面積249.70萬畝,多保護0.58萬畝。通過實施鹽堿地土地整治項目規模持續擴大,大安市耕地質量逐年提高。實施“以水定地、集中連片、生態改良、良種自育、現代化生產經營”五位一體的改良方式,探索形成了鹽堿地治理“大安模式”,充分發揮耕地后備資源優勢,加大了鹽堿地開發整治力度。實施新平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改造耕地2.04萬畝,騰退建設用地0.09萬畝,新造水田2.25萬畝,治理退化草原0.90萬畝,栽種和改造林地0.12萬畝,實現了耕地增加、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生態增效,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多贏的效果。
大安市作為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國家試點,堅決把抓好糧食增產作為頭等大事,總結推廣“大安模式”,全面提升“四良一智”綜合效能,頂格推進“國家試點項目”,建好“一院一基地”,辦好“一館一論壇”。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