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縣的青山綠水間,綴滿枝頭的藍莓、深埋林下的人參、挺拔入云的紅松,這些“山林寶藏”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托起鄉村振興新圖景。
走進光華鎮,萬畝藍莓田如紫色地毯鋪展山間。通化縣巧打“產業小鎮”牌,讓藍莓從“種在山頭”到“賣向全球”:規模化種植基地里,良種藍莓苗喝著山泉水拔節生長;深加工車間中,鮮果被釀成果汁、制成果醬,創新開發出花青素保健品;每逢采摘季,游客拎著竹籃穿梭田間,體驗“邊摘邊吃”的山野樂趣。2024年,6800噸鮮果化作1.7億元產值,小小的藍莓果,穿起三產融合的“紫色項鏈”,甜了游客嘴,鼓了村民“腰包”。
通化縣借“人參之路”文化IP,在千億級產業賽道上加速奔跑。9.79萬畝參田孕育著4125.8噸“林下珍寶”,30家大型加工廠將人參藥片、茶飲、面膜、糕點等五大系列數百種產品擺上全國貨架。創新“人參+文旅”玩法:游客可體驗采參儀式、參觀深加工生產線,在康養基地喝一碗現熬參茶,感受“一根人參的N種打開方式”。如今,150.27億元全產業鏈產值,讓“老把頭”的傳奇在新時代續寫新篇。
當紅松在山風里沙沙作響,7629畝新造紅松國儲林里,松塔沉甸甸壓彎枝頭,樹下套種的藥材、食用菌正蓬勃生長。“紅松+”模式玩新花樣:龍頭企業收松子加工成堅果、精油,林下經濟帶發展出“林菌、林藥、林禽”立體種養,生態旅游讓游客住進松濤環繞的木屋,體驗“睡在紅松林,吃著山珍宴”的慢生活。這棵“生態強縣”戰略下的“搖錢樹”,正用“樹上結籽、林下生金、林間聚客”的模式,敲響了山林里的“綠色致富鐘”。
從藍莓的酸甜到人參的甘苦,從紅松的蒼翠到產業的火紅,通化縣把生態優勢打造成發展勝勢。三色產業交相輝映,共同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山林交響曲”。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陳沫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