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棚膜基地航拍圖 (梨樹縣委宣傳部供圖)
黑土沃野,一派繁忙景象。走進梨樹縣一棟棟建設標準的溫室大棚成方連片,一棵棵藤蔓攀長的蔬菜秧苗吐綠含英,農戶們穿梭其間,悉心照料著這些承載著希望的蔬果,歡聲笑語與蔬果的清香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幅充滿活力的田園美景。
小小菜籃子,裝著大民生。近年來,梨樹縣立足資源稟賦,深耕蔬菜產業,走出一條規模與效益并重、傳統與創新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截至目前,全縣建有各類棚室約1.4萬棟,年產量約21萬噸,產值約15億元,規模化棚膜園區26個,標準化育苗基地2個,年育苗能力3000萬株。
政策引導
托穩百姓“菜籃子”
位于綠色蔬菜專業村——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內,一只只西紅柿沉甸甸地掛滿枝頭,圓潤飽滿,在陽光的照耀下,透著誘人的光澤;一根根頂花帶刺的黃瓜綴滿藤蔓,滿眼翠綠,還散發縷縷清香,讓人忍不住想要摘下一根品嘗它的清脆爽口。
大力發展棚膜產業,既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更是保障和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的重要民生工程。
從上世紀70年代起,梨樹縣棚膜經濟發展先后歷經生產隊集體探索建設、農戶自發零散發展和政府引導規模躍升三個階段。2016年開始,全縣棚膜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以高家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屯新建“棚膜蔬菜萬畝生產基地”,“南有壽光、北有梨樹”模式初步形成。
為培育壯大鄉村富民產業,保障棚膜經濟長效發展,2004年至今,梨樹縣始終把發展棚膜經濟作為全縣農業主導產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發展思路不“變調”、產業布局不調整,支持政策不松勁,先后出臺5個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文件。
在資金方面,不斷提高政策“紅利”,在全省率先開展棚室建設“政銀擔”、貼息貸款、保險補貼等金融服務業務。
在用地、用水、用電以及規模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梨樹縣政府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規范保障全縣棚膜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變“冷資源”為“熱經濟”,單季成四季,目前,梨樹縣棚膜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逐步形成了以梨樹鎮、喇嘛甸鎮為中心,輻射24個村(屯)的棚膜經濟區域發展格局。
科技賦能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每年5月至10月,是梨樹縣蔬菜生產的黃金季節,大棚內科技元素隨處可見。
精準調控光照的激光燈,依照作物生長需求,提供恰當光源,助力光合作用;新型“透光棉被”保暖性能卓越,最大化引入自然光,為棚內營造溫暖舒適小氣候;物聯網技術為大棚管理裝上“智慧大腦”,農民們通過手機或電腦,可以實時掌握棚內溫度、濕度等關鍵數據,實現精準調控。
通過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梨樹縣實現了蔬菜的優質、高效生產。農民們不再“看天吃飯”,而是依靠先進技術,讓“菜籃子”變成實實在在的“錢袋子”,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梨樹縣棚膜產業示范園內,一排排現代化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棚內配備了自動卷簾機、智能溫控系統、水肥一體化設備等先進設施。
“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有了科技大棚,一年四季都能掙錢!”村民王大姐一邊麻利地采摘著已經成熟的豆角,一邊高興地說。
從“冬閑”到“冬忙”,從傳統耕種到智能栽培,農業科技正以強大的力量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因為有了智能放風機、遙控卷簾機等數字化設備的加入,棚內一年四季都可以任意種植,反季節作物也不在話下。”梨樹縣棚膜產業示范園技術員夏曉冬向記者介紹。
通過手機一鍵設定溫度,智能放風機自動調整風口大小來控制棚內溫度,保證作物長勢旺盛,減少病害發生。
“用手機遙控卷簾機真是太方便了,節省了時間和人力,可以更好地發揮光照的作用。”夏曉冬說。
一棟棟大棚不僅逐漸實現向智能化種植蔬菜邁進,更為梨樹農民帶來了美好新生活。來自梨樹鎮的王大姐一邊干活一邊對記者說:“現在,采摘下來的蔬菜通過遙控滑道車向外輸送,真是省時又省力。”
獨具特色
“產得出”更要“賣得好”
“我種了兩棟大棚九月青豆角和一棟大棚西紅柿,每年種植棚膜蔬菜收入能有六七萬元!”梨樹鎮高家村種植大戶任長海正在大棚里仔細查看豆角長勢,他雙手布滿老繭,動作嫻熟利落。
品種豐富是梨樹縣蔬菜產業的一大特色。在這里,種植著20余種蔬菜,從常見的黃瓜、西紅柿,到特色的“梨樹九月青豆角”,每一種蔬菜都有著獨特的風味和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
這些豐富的品種不僅滿足了市場多樣化的需求,也展現了梨樹縣蔬菜產業的多元與活力,成為梨樹縣對外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特別是梨樹九月青豆角,以其獨特的口感和優良的品質,在市場上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堪比產業“明星”。
特色才能帶來效益,品牌才能占領市場。如今,梨樹縣九月青豆角棚膜栽培面積約2.5萬畝,產量超8萬噸,產值超6億元,產品主要銷往長春、哈爾濱、大慶、北京、上海等地。
“產得出”更要“賣得好”,梨樹縣堅持“基地+市場”發展模式,批發市場與山東壽光蔬菜龍頭企業合作運營,為梨樹蔬菜找到出口,進入國內大循環。
“白色的海洋、綠色的銀行”,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棚膜經濟已經成為梨樹縣經濟發展中一道美麗的風景,譜寫著梨樹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富民新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李金欣 本報記者 閆虹瑾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