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夏
秋
冬
在長春市新民大街上,有一座風格獨特的老式建筑,常引人駐足。這座建筑就是吉林大學基礎(chǔ)醫(yī)學院,曾是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
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1983年被公布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成為長春市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2月,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作為偽滿皇宮及日偽軍政機構(gòu)舊址的組成部分,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錄。
這座大樓主體建筑以中部為軸,兩邊對稱分布,外有矩形圍墻,周長約450米,總建筑面積為20500平方米。塔樓頂部采用重檐四角攢尖頂,重檐屋頂下是大面積的實墻,四面各配4根塔司干柱式。為了使上部較小的塔樓同下部大尺寸的基座有較好的過渡,設計者使用了巨大的實體墩臺來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該建筑結(jié)合南北兩個次入口,對南北立面著重做了處理,使建筑形象更加完善。樓體采用深褐色的面磚和屋面瓦,配以淺色的石材貼面。
現(xiàn)存東、北、南入口大門均用石材勾勒出大屋頂形制,圍墻上的瓦當為“王”字造型,門衛(wèi)室也設計得精美細致,并與主體塔樓相呼應。附屬建筑還有車庫及地下避難所等。
偽滿洲國國務院辦公樓于1934年7月19日動工,1936年11月20日竣工,工程造價達250萬元,在當時政府辦公建筑中面積最大、耗資最多。在當時建成的建筑中,其投資額僅次于造價600萬元的中央銀行大樓,排在第二位。最值得關(guān)注的是,樓體的內(nèi)部安裝了三部當時較為先進的奧的斯牌電梯,這在當時的其他建筑中十分少見。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整棟建筑被國民黨勵志社占用,作為辦公地點。1948年長春解放后,解放大路小學曾在此辦學,后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接管,建立基礎(chǔ)醫(yī)學部。1958年,該校交由地方管理,稱吉林醫(yī)科大學。1978年,改稱白求恩醫(yī)科大學。2000年開始,由吉林大學基礎(chǔ)醫(yī)學院使用至今。
參考資料:楊宇《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在吉林——認知與研究》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紀洋 張蕊 楊倩 楊慧/繪圖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