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新征程上,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黨的領導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改革精神,人民至上、民生為大的改革立場,不斷發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系統集成、協同推進的改革之法,引領全面深化改革新航程。面對艱巨復雜的改革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不斷解放思想、拓展新視野、認識新規律,打破利益格局,敢于朝著頑瘴痼疾開刀,一鼓作氣破除各方障礙難關,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實現改革由局部到全面深化的大轉變,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實踐充分證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關鍵在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關鍵在于有偉大思想的指引。必須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使黨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確保改革正確航向。
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到,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涵蓋領域之寬、力度之大、內容之全,觸及利益之深、涉及問題障礙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充分發揮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最大政治優勢,才能確保全面深化改革不偏離航向。另一方面,改革過程中,各種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蕩,各種矛盾和風險隱患相互交織,只有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動員和組織全黨和全社會力量推進改革,凝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形成改革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的生動局面。未來發展中,必須切實加強和完善黨對改革的全面領導,統籌處理好改革、發展、治理等方面工作,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確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穩致遠。
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和根本保證。一要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強化政治監督,從制度上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各級黨委(黨組)要立足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統籌協調推進黨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同時進一步完善改革激勵機制,有效激發黨員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整體效能。二要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創新理論武裝,不斷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見行見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讓政治過硬、堪當重任的干部得到提拔任用。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三新”領域黨建有效途徑。完善黨內法規,健全執行機制、凝聚執行合力,讓紀法貫通、法法銜接,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三要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建立經常性和集中性相結合的紀律教育機制,突出嚴字當頭,堅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引導黨員干部把他律要求轉化為內在追求,形成常態化機制,把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持續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完善一體推進“三不腐”工作機制,實現腐敗治理系統集成高效,著力鏟除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牢牢抓住管黨治黨責任這個“牛鼻子”,夯實“兩個責任”,從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抓起,健全監督配套制度,合理設定運行程序規則,堅決杜絕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周 偉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