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里,色彩斑斕的手抄報、圖文并茂的文化墻,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潛移默化地深入孩子們的心中;教育實踐基地中,一張張泛黃的珍貴資料、一件件飽經滄桑的歷史文物,展現著延吉市各族群眾團結奮斗的歷史畫面;互嵌式社區內,鄰里和諧,各族群眾守望互助,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每天發生……
在延吉市,民族團結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實寫照,更是流淌在各族群眾心中的深厚情誼。
今年以來,延吉市從政治引領、文化浸潤、共同富裕、互嵌融合、安全穩定入手,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唱響了一曲曲各族群眾同心同向、繁榮發展、幸福和諧的時代贊歌。
政治引領奏響團結奮進“主題曲”
出臺延吉市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230條和“十大行動”100條等工作舉措;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級黨委(黨組)新年第一課;舉辦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專題培訓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層黨務干部培訓班……
今年,延吉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全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全過程,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印發《關于延吉市各部門增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職責的通知》,明確部門(單位)工作任務及責任科室,做到工作職責全覆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列入《正反雙向政治素質測評清單》,作為衡量領導干部正確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的重要標尺。
文化浸潤奏響同心同向“進行曲”
走在延吉市大街小巷、高鐵站、機場等地,以突出國旗、國徽、中國結、二十四節氣等中華文化符號為重點的景觀小品、主題文化展板比比皆是,通過實物實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
延吉市堅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塑造人,努力構筑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園。
“紅石榴”宣講團以“凝中國心 鑄中華魂”為主題在全市開展“四個故事”宣講活動788次,受眾人數達3.6萬余人;傳統節假日期間,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有機融入無人機表演秀,科技賦能讓“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奮斗目標得到了具象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競賽等活動以賽促學、以賽促知、以賽促行;探索實施集團化辦學,組織376名教師開展交流輪崗工作,實現基礎教育階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全覆蓋。
共同富裕奏響繁榮發展“振興曲”
近日,記者走進延吉市南崗街游園看到,入口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景觀格外醒目。游園內,門球場、圍棋臺、象棋臺等市民喜愛的設施一應俱全。喬灌木已種植完成,待春天舒展“身姿”。
今年,延吉市積極開展城市游園、小微綠地及口袋公園建設,不僅改善了城市面貌,還提升了市民的居住環境。
延吉市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把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指南針”,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全市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03個,總投資307.1億元,年內完成投資105.7億元;全力補齊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短板,實施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9個、供水保障工程7個,新建戶用廁所307座,改造農村公路10公里;不斷推動文旅產業升級,預計全年接待各族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50億元,入選“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深入實施“綠美延吉”提升行動,大力實施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發放醫療救助金、優撫撫恤金、城鄉低保金等各類救助資金4580萬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至每月660元和每月440元,持續提升各族群眾幸福指數。
互嵌融合奏響幸福和諧“交響曲”
走進延吉市的各中小學、幼兒園,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宣傳教育內容隨處可見,操場、長廊、活動室等一體化設計和建設,形成內容豐富、層次分明的文化主線,讓廣大師生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延吉市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用好用活陣地資源,建成1個教育實踐基地和6個研學中心,聚焦“研學+旅游”“研學+宣講”“研學+紅色”等多元融合模式,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接待全國各地游客618萬余人次;建成42個互嵌式社區和8個旅游促“三交”基地,在中國傳統節日舉辦特色主題活動480余次,開展延吉花燈文化旅游節、中甲主場比賽等節慶活動;建成25所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先行學校,全力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載體,廣泛開展“音樂思政課進校園”“開學第一課”“雷鋒精神代代傳”等活動156次;建設1個集“歷史文化教育、紅色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現場體驗教育”于一體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中心,組織全市機關干部、社會各界人士、青少年參觀學習,不斷增強“五個認同”。
安全穩定奏響安居樂業“圓舞曲”
隨著延吉市旅游市場的日益火爆,中國朝鮮族民俗園的游客量飆升。延吉市公安局民俗園警務站“上崗”4個多月以來,全身心投入服務,為游客、市民提供幫助,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為營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延吉市堅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在城鄉社區、村屯建立法律咨詢室,廣泛開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基層活動,教育引導各族群眾不斷提升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民族事務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國朝鮮族民俗園等旅游景區景點,建立糾紛調解室,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三交”論述融入調解工作當中;公安、法院等7個部門已入駐市級綜治中心,實現了一體化、規范化運行;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平安延吉工作格局,連續四年榮膺年度“吉林省平安縣(市、區)”榮譽稱號。
共繪團結畫卷,同奏團結樂章。如今的延吉市,各族群眾團結奮進、安居樂業、美美與共、其樂融融,不斷譜寫著新時代延吉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王雨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