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為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全黨必須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敢為抓落實”。錨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抓好改革落實、提升改革實效,必須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不斷增強改革決策科學性和改革落實執行力,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強勁動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以問題導向為抓手,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問題。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圍繞發展所需,順應民心所向,著力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問題、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熱點問題、民生方面的難點問題、黨的建設的突出問題、各領域的風險問題。”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解決改革中發現的問題,必須以問題導向為深入調查研究的抓手,堅持標本兼治、有的放矢,既要繼續在全面上下功夫,又要持續在深化上用實勁,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把這些結構性、深層次的矛盾找清楚、問題挖出來。同時要深入群眾,走好群眾路線,從老百姓的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堅持“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我們就要重視什么、關注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幸福感、滿足感和獲得感,讓改革的各項舉措實實在在造福群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掌握科學調研方法,不斷提高政策水平,有效化解改革難題。開展調查研究,必須要扎實掌握科學方法,這樣才能把情況摸清楚、把問題找準確、把規律看透徹、把對策提到位。要做到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運用好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指引思想、指導實踐,探索并制定科學高效的調研方式和策略,持續研究探索新情況、積極解決新問題,并及時總結提煉調查研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促進其轉化為政策措施。要加強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破解,將成果轉化為預防措施,切實做到每一次調研都能解決一個真實問題,形成一系列成果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領域極其廣泛,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認清各領域改革的主次、內外關系,分清各項改革舉措的大小、難易程度,注重系統性、協同性、兼容性,使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協同發力、形成合力,統籌謀劃、整體布局;有效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現象發生,使各項改革在政策取向上此呼彼應、在實施過程中相輔相成、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明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哪些是主要矛盾、關鍵癥結,進而提高改革舉措的精準性和針對性,有效突破改革瓶頸、化解改革難題,使改革藍圖變為“實景圖”,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細落實、落地見效。
力戒形式主義,以求真務實的調查研究摸清問題實質,切實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實調查研究必須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但要防止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更得防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廣大黨員干部要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主動融入群眾之中,以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聽真話、察真情,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不能搞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蜻蜓點水式調研。”做好調查研究,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帶著事先定好的調子、預設的結論下去,也不能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干,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避免制訂改革舉措脫離實際。要注重實效,堅決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不能單純為了調研而調研,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繡腿,必須以求真務實的調查研究摸清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突出問題,進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改革舉措,切實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門星延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