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琿春出發,沿著G331國道一路向東南,進入楊泡滿族鄉東阿拉村,遠遠地聽見“哞哞”聲此起彼伏,田間是綠油油的水稻,這份樸素淡雅的融合,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的鄉村畫卷。
走進東阿拉村的鑫豐牧業,寬敞通透的的牛舍整齊排列。兩年前,東阿拉村通過開展“萬企興萬村”活動,與企業對接,成立鑫豐牧業小鎮,總建筑面積8025平方米,配備飼草料加工設備、獸醫化驗設備及公用設備運輸車輛等,引進優質黃牛680頭。
負責人白春喜告訴記者,目前,鑫豐牧業以收購村民秸稈、雇工,舉辦優質肉牛擴繁與育肥規范化生產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等技術培訓班,培訓農民技術骨干,幫助村民實現增收。
為了實現興邊富民,去年,東阿拉村還引進琿春市宏牧種豬育種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宏牧農業科技養殖項目。廠區總占地面積41404.28平方米,建設有產房、定位欄3352.2平方米,公豬站、后備舍950平方米,保育舍、育肥舍3825平方米。
負責人袁賀強介紹,新建的豬舍采用制動飼喂系統,溫控時控通風換氣系統,污水干濕分離、三級沉淀,沼氣回收利用,沼液還田。項目預計今年6月底完成驗收,7月份,將引進生豬3650頭,通過自行繁育實現存欄萬頭生豬規模。項目運營過程中,以收購村民玉米、雇工、技術培訓的方式,帶動提高村民收入。
為了讓群眾實現增收,東阿拉村駐村工作隊持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不僅增添了農民“新技能”,還充實了農民“錢袋子”。
據東阿拉村駐村干部紀汝峰說介紹,通過做強做實產業,東阿拉村培訓出一批懂技術、會操作、能帶動的科技示范戶;通過落實政策保障,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村級自身發展動能;通過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系列“產業項目+”的邊境村建設發展思路和模式,進一步解決了邊境村產業發展、空心化問題,增強了集體經濟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