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花開爛漫,瓜果飄香。
通榆縣十花道鄉曙光村,老蔡家庭農場,29棟冷暖大棚整齊排列在田間,藍色大棚在太陽的照耀下閃著微光,大棚里生機盎然。
春節過后,瓜農蔡啟在暖棚栽植的3000株香瓜如今已經成熟,大棚內香甜氣息撲鼻而來,這是他用辛勤汗水換來的豐收喜悅。
從正月初六開始,瓜農蔡啟就開始張羅栽香瓜苗了。他雇用30多名村民,又是扣新棚,又是育苗,還忙著移栽,干的熱火朝天。截至目前,蔡啟已經培育了5茬香瓜苗,共有60萬株,在冷棚內完成移栽135畝20多萬株。
冷棚種植的連續性特別強,棚內一年四季都能種植。去年,蔡啟就嘗到了甜頭,他種的西紅柿、豆角因為口感好,一路暢銷。為豐富種植品種,今年他把“老本行”香瓜引入大棚。靠棚膜經濟帶動,除了原來的11棟大棚,他自已投入40多萬元,又扣了大小18棟冷棚,并全部栽植香瓜。他還打算種植300畝大田香瓜,預計今年收入將超200萬元,同時可帶動30多名村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去年以來,通榆縣十花道鄉緊跟鄉村振興步伐,鼓勵農戶發展棚膜經濟,科學引導農民多元化種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其中,在曙光村采用集體建設、個人承包等模式,建設模塊暖棚3000平方米、雙加雙模冷棚12000平方米,同時配套64平方米的管護房、7眼灌溉井,購置設備39套。
一個又一個大棚變成了村民的“聚寶盆”,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我家的香瓜從來不用化肥,就用農家肥,讓香瓜又脆又甜,賣的可好了!”蔡啟說。
眼下,正值第一茬大棚香瓜成熟季節,蔡啟一家和來此打工的村民每天十分忙碌。天氣炎熱,大棚里如“桑拿房”一般,大伙干起活兒來,汗如雨下。每天,工人們將成熟的香瓜采摘下來,棚外有正在等貨的商戶,大棚內外,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熱火朝天的景象。蔡啟說,現在一天能賣上百斤香瓜,每斤賣到20元,還供不應求。
蔡啟的“香瓜事業”不僅讓自己收入節節攀升,還帶動群眾共同走上致富增收路,在他的帶動下,十花道鄉已有10多戶村民走上種香瓜的產業路。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