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長春理工大學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在服務吉林振興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聚焦人才隊伍建設,出臺實施《第五輪校內教師崗位考核實施辦法》《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辦法》等,搭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引進有學術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不斷激發廣大教師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對標科研管理提質增效,制定實施《關于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具體辦法》《科研經費“包干制+負面清單”暫行管理辦法》等,大力支持國防重點實驗室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工作,并將“充分放權,激發創新活力”與“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強化責任追究”有機結合,既規范“包干制”項目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又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積極推進“聚光計劃”,引進培育國家高層次人才5人,培育推薦國家級人才項目11項、省級人才項目6項;入選吉林省第十九批創新創業人才資助項目、吉林省引才平臺載體支持項目、吉林省留學人員科技創新創業項目擇優資助項目,根據吉林省人才政策3.0版認定省級高層次人才224人。吸引12名博士后入站,其中首次引進了外籍博士后,開啟學校博士后國際化培養新模式。
充分發揮光電特色優勢學科的先導作用,統籌建設大光電學科體系,拓展和挖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需求的契合點與生長點,完成“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優化整合方案;“吉林省紅外感知芯片及系統重點實驗室”被省科技廳列入指南;申報省部級以上重大重點項目25項,已立項13項;申報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2項;轉化專利14項;科研經費超過去年同期到款額4倍多。為四平康達農機公司開發的免耕智能播種機實現了產業化,市場份額達到75%。研制的光譜芯片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和智能家電領域,腹腔鏡手術導航系統實現了國內首次臨床應用。
學校與長春凈月高新區合作共建的長春芯光產業園另辟蹊徑,打破固化思維,堅持引進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多家高端先進的研發機構,引入在孵企業60家以上,預計年產值4.5億元;動員擁有自主創新項目的教師離崗創業,努力尋求“卡脖子”技術的突破;學校與省內多個地區開展政產學研合作,集聚優質資源,培養優秀人才,孵化優質項目,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化高質量發展。
積極順應我省主導產業正在向智能化、網絡化、電動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瞄準屬地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和智力的強烈需求,大力挖掘自身潛能,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企業轉型升級開拓市場,在深入推進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新征程上實現學校的新發展、新跨越。
牽頭成立了吉林省高校光電信息現代產業學院協作體、吉林省高校人工智能(大數據)現代產業學院協作體,與協作體成員高校、企業、研究所協同進取,構建校、院、企多元交織的合作網,服務人才培養;深化協同融合,共建互促平臺,構建光電信息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領域的發展智庫,打造“政校院企共發展”新格局;規范合作機制,樹立共建共管的理念,為現代產業學院協作體持續長久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