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的高端汽車賣到歐洲去
“紅旗”出海,“解放”遠航……近年來,我省民族汽車品牌快速成長壯大,逐步加強參與全球競爭力度,拓展海外高端市場,步履鏗鏘踏上新征程。
“海外市場中,最能代表民族汽車品牌的非紅旗莫屬。近年來,紅旗品牌先后登陸阿聯酋、沙特、以色列等國,特別是紅旗純電動智能SUV E-HS9成功出口歐洲,在挪威僅用6個月時間即突破千輛交付,位列中國品牌第一。”一汽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王羚宇說。
趙慶璽是紅旗E-HS9出口挪威的親歷者,奮戰一汽海外營銷一線37年,為出口項目跑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告訴記者:“我剛參加工作時,咱們只能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低端產品賺外匯,海外高端市場被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牢牢占據。我就夢想有一天能把中國的高端汽車賣到歐洲去,如今終于實現了!”
截至目前,紅旗品牌已在17個國家開辟營銷渠道,不斷擦亮中國自主品牌名片、拼搶品牌價值高地,樹立了中國豪華品牌開拓海外高端市場的成功標桿。
另一個民族汽車品牌——解放,早已跨出發展中國家市場,登上國際舞臺,與歐美一線品牌同臺競技。
截至目前,解放各類商用車產品出口東南亞、非洲、拉美、東歐、中東等80個國家和地區,在11個國家建有14個海外組裝工廠,設有31個辦事處,擁有87家一級經銷商、131家服務商、近300家分銷商,出口產品包括解放J7、J6P、JH6、新大威、虎V等,覆蓋牽引、載貨、自卸、專用等品系,構建起立體產品矩陣。
在“挑剔”的海外市場,中國民族汽車品牌打開局面,靠的是與眾不同的“品牌力”。
紅旗H9、HS7等車型作為駐外使領館公務用車,已服務51個使領館和地區組織,樹立了紅旗品牌的國車形象。紅旗品牌還多次作為上合峰會、非盟首腦會議、APEC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用車,持續提升了紅旗品牌的國際知名度、美譽度。
“解放”發揮自主研發優勢,利用純電、混動、燃電三大整車技術平臺,以及箱橋產品高品質、輕量化、低TCO關鍵技術,能夠長期滿足海外不同技術標準的差異化需求,持續鞏固競爭優勢。
近年來,中國一汽布局東、南、西、北四條海外市場線路。“東線”進取智利、秘魯等拉美市場;“南線”深度拓展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東盟、南亞市場,并在南非打造輻射覆蓋南部非洲市場的生產基地;“西線”和“北線”則針對中東和歐洲市場分別縱深推進。
2022年,中國一汽出口銷量達3.7萬輛,同比增長55.5%,2023年上半年出口再創新高,達到3.6萬輛,同比增長177%,呈現商乘并進、加速突破態勢。
面向全球,民族汽車品牌“走出去”步伐仍在持續加快,為中國汽車出口邁向高端化積蓄了深厚的發展勢能,正在朝“中國第一、世界著名”目標奮力前行。(吉林日報記者 華泰來 何澤溟)
“真想再向總書記匯報一次”
再訪長客,又見姚智慧。
翻看她的工作筆記,首頁上赫然寫著:高鐵動車體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在“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也是“搶手貨”,是一張亮麗的名片。
這段話是8年前總書記來到中車長客時,對中國高鐵動車發展給予的高度評價。
2021年1月,當總書記乘坐京張高鐵赴張家口賽區考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時,他再次指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現在已經領跑世界。要總結經驗,繼續努力,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有更大發展。
從當年向總書記匯報“一口清”,到親自參與并見證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的成功研制,姚智慧對記者有著說不完的話——
“隨著我們車間生產線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延續傳統工藝文件‘一口清’的同時,我們更多地利用數字化平臺來實現可視化作業管理,使高鐵接線工作的操作質量大幅度提升。”
“8年前,我們生產的‘和諧號’,標志著中國高鐵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如今,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已經領先世界。”
“我們的高鐵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的自動駕駛。有了這么智能的自動駕駛系統,我都想去當一回高鐵司機了。”
……
“真想再向總書記匯報一次,說說我們的變化!”
“走,我帶你們去見識一下。”說著話,姚智慧就領著記者穿過長達百米的高鐵裝配線,來到了模型車展示中心,一輛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模型車在展廳中央位置釋放著它的科技魅力。
百聞不如一見,登上列車的餐車車廂,瞬間感受到舒爽、宜人、明亮的車廂環境。原來,這與列車全車搭載的超過1200個傳感器息息相關,通過傳感器數據和智能算法,列車可以根據外部環境適時調節車廂內的燈光、溫度和壓力,為乘客提供視覺、聽覺、嗅覺等全方位的舒適感受。
穿過餐車來到車頭部分,這里是整趟列車的智能中樞。依靠5G網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智能行車系統等技術,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的自動駕駛精度可以控制在時速2公里范圍內,停車精度控制在了0.5米范圍內,能夠實現自動發車、自動運行、自動停車等功能,直接減輕了高鐵司機40%的工作強度。
走出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模型車,記者意猶未盡,但姚智慧不得不盡快返回工位。她遠去的背影與身旁碩大的高鐵列車形成了鮮明對比,在一小一大之間,記者體會到了高鐵事業的蓬勃發展與高鐵一線工人的不懈奮斗。(吉林日報記者 何澤溟)
“總書記的話在我心里扎了根”
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班組長,到企業精益管理專家,8年來,劉國帥不僅收獲了個人成長,也見證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點點滴滴。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春一東離合器股份有限公司。在裝配分廠一班和二班的班組園地,他同企業干部職工圍坐一起進行座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把制造業搞上去,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我們要向全社會發出明確信息: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
對劉國帥而言,那一天是他堅定未來工作方向的一天,也是他個人大轉變的開始。
“座談的時候,我就坐在總書記旁邊,總書記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聽得清清楚楚。”劉國帥回憶說,“總書記聽了企業精益管理模式的介紹,我還向他匯報了大學生班組的工作情況。”
自此,“總書記的話在我心里扎了根”,劉國帥也開始更加注重學習企業精益管理理念。
“把實體經濟抓上去”,精益管理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手段之一。“我們要不斷在人員配置、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針對性改善,幫助企業切實節約成本同時提質增效。”談起精益管理,劉國帥滔滔不絕。
不過,在2016年,他從大學生班組初到公司的精益管理辦公室時,卻仍對精益管理課題一頭霧水。他告訴記者:“那時候自己下了些‘笨’功夫,經常泡在生產線上,觀察生產細節,并做好記錄,就是想從中找出合理化改善的建議。”
據裝配工段的同事們講,那時候劉國帥還經常在下班后“打擾”大家,詢問大家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困難,在哪些環節上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問題。
功夫雖然下得“笨”了點,但從生產實踐中積累下來的觀察、記錄與詢問,更顯得實用和有效。2017年,劉國帥回到生產制造部裝配工段生產一線,運用精益管理模式,先后完成了11條生產線的優化與計時工資的改革工作。
“誰精益,誰受益。”劉國帥說,“在精益管理蔚然成風的長春一東,已經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2018年,基于精益管理模式,長春一東建立起精益改善激勵機制,對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完成精益改善項目的員工進行積分獎金激勵,隨工資一起發放,大幅提升了員工參與精益管理的積極性。
“1個積分就是1元,只要提出合理化建議,員工就會得到實實在在的回報。”劉國帥告訴記者,憑借精益改善激勵機制,近年來,不少員工年收入能增加近萬元。
2022年,長春一東全體員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議12951條,合理化建議人均提案數26.03項,完成精益改善項目2362項,企業實現節約資金1545萬元。
行走在長春一東的生產車間,清晰明確的入場規則流程圖、一目了然的工位生產順序表、寬大醒目的電子顯示屏上,一組組數據在顯示屏上滾動更新,隨處可見精益管理的細微體現。“現在,精益管理的濃厚氛圍遍布在長春一東的每個角落。如果總書記再來到長春一東,我還想親自向總書記報告這些年來我們精益管理取得的優異成績。”劉國帥信心滿滿地向記者說。(吉林日報記者 何澤溟)
讓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
七月盛夏,記者走進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凍干粉針二車間。
門里門外,一步之間。身后是暑熱蒸騰,身前卻是涼爽宜人的室溫與纖塵不染的環境。
就在這個車間里,有著習近平總書記8年前留下的足跡和囑托。
“藥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保障藥品安全是技術問題、管理工作,也是道德問題、民心工程。每家制藥企業都要履行社會責任,使每一種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總書記的話,尤海濤記憶猶新。
“總書記來我們車間那天,我親眼目睹了總書記拿起我們生產的藥品,與我們的員工親切交談的場景。”8年前,尤海濤正是凍干粉針二車間的主任。“當時總書記在車間里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覺得是說給我聽的”。
聽在耳里,記在心上。“藥品安全”這根弦,在尤海濤心里一直繃得緊緊的。
他指著生產線上的玻璃藥瓶告訴記者:“就拿這個小小的玻璃藥瓶來說吧。瓶里必須保持真空,如果混入氧氣,就會對藥品質量產生影響,藥品安全就無法保障。”
那么究竟要如何檢測藥瓶里是否有殘存的氧氣呢?尤海濤介紹,過去藥品檢測都靠人力,人眼看,錯檢漏檢的情況時有發生。現在企業有了激光檢測計算模塊,通過對藥瓶進行發射激光檢測,如果有大量氧氣存在的話,計算數值就會陡然升高,超過標定值,那么藥品就不合格,會從整條生產線上剔除掉。
“當然,藥品安全不只是生產環節的安全,而是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運輸的全鏈條安全。”8年時間里,尤海濤已經從車間主任成長為副總經理,他對藥品安全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車間,而是從企業整體藥品生產的角度去領悟和踐行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藥品研發人才隊伍是否充足?藥品研發是否滿足人民群眾需要?供應鏈原料藥采集是否符合標準?藥品生產、運輸環節是否按照質量管控措施進行……”一個個藥品安全保障關鍵點,尤海濤脫口而出。“只有嚴格把控住每一處關鍵點,才能將藥品安全風險徹底降為零。”(吉林日報記者 何澤溟)
創新·重塑·突破——訪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丁一兵
“三年來,中國一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一汽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民族汽車品牌強勢崛起。”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丁一兵看到一季度我省汽車產業發展數據時感慨道:“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一汽集團研發總院視察的殷殷囑托,為吉林汽車產業指明了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吉林汽車產業正走在創新重塑的通途之上。”
丁一兵說, 近年來,我省在大力支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做大做強知名自主品牌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中國一汽創新突破,培育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現代汽車產業生態。為了支持一汽發展,地方各級政府部門也紛紛發力,不僅加大了一汽所在區域的基礎設施改造,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還積極推動一汽改革發展,推動新產品加快落地。“以著名自主品牌‘紅旗’為例,紅旗L5是中國一汽正式啟動紅旗L平臺產品開發及生產準備后打造的一款100%自主知識產權的豪華大型轎車,作為中國外交禮賓用車,時常出現在許多重大外交場合,品牌定位‘一鳴驚人’。再從今年上半年紅旗的品牌發展看,一汽進一步推進品牌架構全面升級,以紅旗主品牌為統領,子品牌協同發展,后勁十足。”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丁一兵認為,做大做強民族汽車品牌,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就要不斷突破和掌握關鍵技術,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新變革。“我省具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優勢,加強與高校院所、重點企業合作攻關,不斷深化前沿科技的引領、技術的創新實踐,是一汽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堅實保障。”
目前,我省已經啟動支持一汽重點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激活創新鏈、重塑產業鏈、培育品牌鏈,積極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丁一兵說:“紅旗新能源汽車2023年上半年銷量突破33091輛,同比增長282%,這樣的發展速度是令人贊嘆的。可以說,汽車自主知名品牌正引領吉林省汽車產業,譜寫民族汽車工業強勢崛起和吉林振興發展率先突破的新篇章。”
關若灜/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