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記者走進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凍干粉針二車間。
門里門外,一步之間。身后是暑熱蒸騰,身前卻是涼爽宜人的室溫與纖塵不染的環境。
就在這個車間里,有著習近平總書記8年前留下的足跡和囑托。
“藥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保障藥品安全是技術問題、管理工作,也是道德問題、民心工程。每家制藥企業都要履行社會責任,使每一種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總書記的話,尤海濤記憶猶新。
“總書記來我們車間那天,我親眼目睹了總書記拿起我們生產的藥品,與我們的員工親切交談的場景。”8年前,尤海濤正是凍干粉針二車間的主任。“當時總書記在車間里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覺得是說給我聽的”。
聽在耳里,記在心上。“藥品安全”這根弦,在尤海濤心里一直繃得緊緊的。
他指著生產線上的玻璃藥瓶告訴記者:“就拿這個小小的玻璃藥瓶來說吧。瓶里必須保持真空,如果混入氧氣,就會對藥品質量產生影響,藥品安全就無法保障。”
那么究竟要如何檢測藥瓶里是否有殘存的氧氣呢?尤海濤介紹,過去藥品檢測都靠人力,人眼看,錯檢漏檢的情況時有發生。現在企業有了激光檢測計算模塊,通過對藥瓶進行發射激光檢測,如果有大量氧氣存在的話,計算數值就會陡然升高,超過標定值,那么藥品就不合格,會從整條生產線上剔除掉。
“當然,藥品安全不只是生產環節的安全,而是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運輸的全鏈條安全。”8年時間里,尤海濤已經從車間主任成長為副總經理,他對藥品安全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車間,而是從企業整體藥品生產的角度去領悟和踐行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藥品研發人才隊伍是否充足?藥品研發是否滿足人民群眾需要?供應鏈原料藥采集是否符合標準?藥品生產、運輸環節是否按照質量管控措施進行……”一個個藥品安全保障關鍵點,尤海濤脫口而出。“只有嚴格把控住每一處關鍵點,才能將藥品安全風險徹底降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