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綠欲滴的草坪,波光漣漪的湖面,錯落有致的人行步道,這里并非城里的景觀公園,而是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一汽科技創新基地。
7月14日,中國一汽科技創新基地正式啟用,這里是中國一汽為突破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核心技術而建設的全新研發基地,園區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可容納3000名研發人員同時辦公。
行走在創新基地,身旁不時駛過如科幻電影中才能出現的智能汽車。“這是我們的紅旗智能小巴,它是中國一汽自主研發生產的一款智能駕駛平臺車,可以實現封閉特定區域使用的L4級自動駕駛。紅旗智能小巴已經成功在一汽總部園區、北京承德避暑山莊、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等多個場景示范運營。”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智能網聯院院長周時瑩坐在一輛紅旗智能小巴上招呼記者上車。
乘坐著紅旗智能小巴,記者來到了智能駕駛環境模擬試驗室,這里是車輛智能駕駛功能的“考場”。“考場”內能模擬室外雨、霧、光三種氣候條件,通過變換氣候條件來測試車輛智能駕駛功能在擬真環境中的運行情況。
“試驗室內的雨量大小、霧濃度、光線強弱完全自主可控。可以針對黑夜、雨霧環境對攝像頭的影響,強光對激光雷達的影響,大雨對毫米波雷達的影響等問題進行專項測試。”周時瑩向記者介紹,由于自然環境中,天氣、光線、濕度等條件一直在變化,所以在試驗室中對預期自然環境進行模擬,可以做到反復測試對比數據,極大地提升智能駕駛功能實車驗證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離開智能駕駛環境模擬試驗室,步行幾分鐘就到了整車半消聲試驗室。進入試驗室,記者瞬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靜謐,平息片刻,時間仿佛凝固一般,關上試驗室兩扇厚重的大門,唯一能聽見的聲音便是自己“咚咚”的心跳。
“該試驗室用于整車開發過程中的聲學研究與測試。試驗室采用‘房中房’結構,隔絕所有外界建筑與設備的震動影響。在靜止狀態下,試驗室能夠達到自然界無法達到的低于25分貝的聲音環境,是測試整車真實動態聲音的絕佳場所。”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新能源開發院院長趙慧超的聲音劃破了試驗室內的寧靜。
“作為研發人員,我們將充分利用好科技創新基地這一優勢資源,不斷為中國一汽這一民族汽車品牌增光添彩。”趙慧超在采訪結束時向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