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清明節前,省委宣傳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軍區政治工作局聯合開展“清明祭英烈”群眾性國防教育活動,省軍區和駐吉部隊官兵積極響應,通過祭掃烈士陵園、參觀革命紀念場館、“云上”祭奠英烈等多種形式,銘記英雄偉績,弘揚英烈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革命英烈在白山松水立起一個個精神路標,為廣大官兵指引前進的方向。
“永生的士兵英雄的團隊,戰旗上不朽的名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熱血鑄豐碑……”四平軍分區會同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北部戰區陸軍第78集團軍某炮兵旅舉行祭奠英烈活動,官兵們齊唱旅歌《代代高呼董存瑞》,奮進的歌聲如同出征的號角,這一幕,讓從該部退役的四平市鐵東區專武干部高睿熱血沸騰:“我從英雄的部隊轉戰到英雄的城市,更要在國防動員的基層崗位上向英雄學習,把戰斗精神、為民情懷融入血脈。”
在扶余市,遼沈戰役“特等功臣”梁士英烈士的事跡被家鄉人民口口傳唱。松原軍分區組織“扶余市士英民兵應急連”全體民兵來到烈士墓前緬懷英烈,并為象征著士英精神的“英雄樹”培土澆水,緬懷英雄。扶余市人武部政委信本雷告訴大家:“英雄的連隊英雄的兵!作為新時代英烈精神傳承人,我們要像英雄一樣把能打勝仗的本領練強,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在革命老區通化,通化軍分區組織官兵民兵代表前往楊靖宇烈士陵園,祭奠緬懷英勇犧牲的楊靖宇將軍和東北抗聯烈士,重溫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靖宇縣人武部組織基干民兵在訓練間隙來到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祭奠先烈。長春市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內,“雷鋒式的好戰士”劉英俊的事跡讓前來參觀學習的長春警備區官兵們深受觸動。
最深的緬懷是銘記,最好的紀念是傳承——
延邊軍分區組織新入職文職人員、邊防民兵和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官兵共同開展“給英烈寫一封信”活動,祭奠緬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在該軍分區承擔的邊境協勤任務區內,共有烈士碑和烈士墓431處,“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就是對延邊紅色精神的高度概括。新入職文職人員黎鑫在信中寫道:“先烈的忠誠信念、不屈意志、戰斗精神,激勵著我以昂揚斗志投身強軍征程,我要練好本領,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時代文職人員。”
省軍區長春第二干休所、四平干休所組織全體工休人員、部分離退休老干部和家屬代表,前往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館開展祭掃活動,祭奠革命先輩,重溫紅色記憶。他們將開展清明祭英烈和“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特有優勢,通過組織“老兵講軍史”“采錄紅色記憶集”等方式,讓紅色基因在年輕官兵心里扎根。離休老干部賈振玉在宣講中說:“一朝入黨,一生為黨。要對黨忠誠一輩子,用余生為黨為人民多作貢獻。”他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勉勵他們培養對黨絕對忠誠的意志品格,珍惜個人成長進步平臺,為黨和人民努力工作,把黨的事業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近年來,省軍區各級積極發揮軍地橋梁紐帶作用,協調做好烈士設施保護和褒揚工作,會同軍地各方扎實推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營造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
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
遼源軍分區、柳河縣人武部組織官兵民兵代表來到當地烈士陵園,敬獻鮮花、誦讀烈士家書、為烈士清擦墓碑;琿春市、安圖縣人武部會同駐地部隊官兵、黨政機關代表祭掃烈士陵園、參觀紀念場館,汲取奮進力量;省軍區警備糾察隊組織官兵利用網上祭掃平臺,開展網絡祭奠活動……緬懷追思激發的精神力量,催人奮進。吉林軍分區、白城軍分區、省軍區直屬隊官兵表示,要把對英烈的追思緬懷轉化為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踏踏實實練強打仗本領,全面提升履行使命任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