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東遼河源頭望月潭,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沁人心脾,泉水滾滾而出,滋養著一方土地。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伴水而興。
如今的東遼河畔,亭臺樓閣、綠樹成蔭、一步一景。
2022年1月至6月,遼河流域12個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斷面占比75%,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
治本清源“顯”變化
2018年,我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把遼河流域污染治理作為政治大考,著力在治本清源上下功夫,對東遼河流域治理重拳出擊——
一場省、市、縣、鄉、村五級行政區域齊抓共管、協同發力,共治東遼河的攻堅戰全面打響。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我省在遼河流域共規劃195個項目,總投資189.9億元,集中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全面開展水生態修復,強力實施水資源保護,東遼河水環境質量創造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國考斷面全部達到四類及以上。
東遼河讓沿岸的經濟、生活發生“質”的改變。
“進水氨氮24.65 mg/L,進水總氮38.75 mg/L,進水總磷1.78 mg/L。”
“出水氨氮1.26 mg/L,出水總氮8.55 mg/L,出水總磷0.10 mg/L。”
在中核遼源污水處理廠的中控大屏上,實時顯示著該廠按照國家一級A標準處理污水的數據情況。
2019年,這座承擔遼源市污水“凈化器”作用的工廠進行提標擴建?!疤針藬U建后,我們污水處理能力達到了每日16萬噸,有效解決了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敝泻诉|源污水處理廠廠長徐志新說,處理能力加強的同時,處理標準也提高了。
徐志新告訴記者,目前,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流入東遼河的水,已經達到了Ⅳ類水質標準。
和城市污水處理相比,薄弱的鄉鎮污水處理也加緊推進。
為加強鄉鎮污水處理能力,位于東遼河下游的公主嶺市,5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拔地而起。其中,在公主嶺市懷德污水處理廠,能夠實現實時監控5座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情況,操作平臺擁有全自動運行功能。
據了解,在東遼河流域治理中,共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10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32座,鋪設污水管網436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535個,污染減排能力不斷提升,治理成效顯著。
生態福祉“看”變化
如今的四平市南湖公園,夏日的傍晚,不時有水鳥低飛而過,市民紛紛在這里打卡拍照。
“四平市實行市級領導包保責任制,‘人大種樹、政協治水’協同治理機制,創建了‘三三五八’遼河治污模式,積極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四平市遼河辦常務副主任趙云鵬說,“十三五”時期,四平市共建成62個項目,“十四五”規劃實施50個項目,加快補齊流域治理短板,積極打造北方缺水型城市生態治理典范。
在距離四平市區20多公里的梨樹縣,人們也正在享受著生態變化帶來的幸福感。
“原來這里就是臭泥塘,現在你看荷花、黑天鵝一樣都不少。”在梨樹縣南河公園散步的張先生說,這里晚上還有音樂噴泉、小吃一條街,熱鬧得很。
放眼望去,如今的南河公園水面寬闊,波光粼粼?!俺裟嗵痢崩锏摹盎睢彼窃趺丛龆嗟哪兀?/p>
四平市生態環境局梨樹縣分局的工作人員給出了答案——中水再利用。梨樹縣污水處理廠每日產生的中水,其中30%被用于園林綠化。這些中水通過排污管線注入當地的公園,形成濕地。其中,最大的南河公園,污水處理廠每日向其排放7000噸中水。
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被再利用,人們也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身邊環境變美的幸福。
2019年,在國家地表水考核中,四平市斷面水質指數下降幅度連續4個季度位居全國第一,被確定為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編制全國10個試點城市之一。2020年,全域消除五類水體,2021年,10個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80%。
綠色效益“談”變化
“實在抱歉,中午客人太多,招呼不周。”在遼河源鎮安北村,在遼河源頭風景區附近經營一家農家院的王大姐招呼著記者,手里還端著客人點的飯菜。
王大姐介紹,農家院去年收入在十幾萬元左右,生意這樣紅火還要得益于遼河源頭的精心治理。
要知道,這里在幾年前只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小村落,伴隨著遼源市東遼河流域治理進程的不斷推進,遼河源頭滿目翠綠,成為休閑旅游地,農家小院應運而生。
“那些因退耕還林失去土地的村民,現在集中在這里經營特色農家院,由吃‘農業飯’變成了吃‘生態飯’?!边|源市生態環境局東遼縣分局局長王文鵬介紹說。
在東遼河沿岸,綠水青山正在流金淌銀。
“百萬畝造林工程”為東遼河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發揮著作用。截至目前,遼源市通過百萬畝造林工程共完成投資16.91億元,造林55.36萬畝,建設人工濕地14萬平方米,治理裸露山體209處,全市水源地周邊、城市出口、河道兩側、公路沿線和鄉村的生態面貌得到極大改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治理一條河,秀美幾座城?!睎|遼河的“蝶變”不會就此止步,她將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展示出新時代的無限希望,奔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