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天下安。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加強新時代黨對糧食安全工作的領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黑土地是世界公認的最肥沃土壤,是我國最彌足珍貴的耕地資源,吉林省位于東北黑土地核心區域,黑土地資源豐富,素有“黑土地之鄉”美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強調“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對啟動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與黑土地保護工程建設等作出安排部署。必須始終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不斷提升認識,從戰略上加快推進黑土地保護體系和保護能力現代化建設。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糧食安全,對國家來說是“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對百姓來說是“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個永恒話題關系我們的永續發展、民生福祉,要求我們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生態環境,提升糧食生產能力,這項工作必須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是要牢固樹立黑土地保護意識,按照最有利于全面保護、綜合治理和系統修復的原則,科學合理確定黑土地保護范圍并適時調整。建立責任機制,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有效整合各種資源,激發各方面力量,采用現代化手段實現黑土地保護利用信息的有效使用和共享。二是要納入法治化軌道,貫徹落實《黑土地保護法》,依法做好規劃制定、資源調查和監測、科技支撐等工作,落實好數量保護措施、質量提升措施,把資金保障、獎補措施、考核與監督等法律要求執行好,與林草濕地等相關法律銜接好。嚴格按照法律要求,把黑土地用于糧食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農產品生產,黑土層深厚、土壤性狀良好的黑土地要按照規定標準劃入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三是要強化科技支撐,加大保護性耕作力度,加快推進科研力量的合理布局,深化黑土地保護技術研究。四是要強化宣傳培訓,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進一步轉變種植觀念。通過組織農民現場觀摩、演示作業效果和技術操作過程等舉措,增強農民對保護性耕作的了解和認識,啟發和引導群眾自愿投入進來,主動實施和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
堅持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緊盯糧食生產首要目標,突出產能保障,保護利用黑土地,發展綠色農產品。要用好優質的土壤資源,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舉措,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做好認證工作,推進綠色農產品生產普及,并將相關工作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相結合,與農民增收相結合,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使黑土地上的綠色農產品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加大示范引領工作力度,調動農民發展黑土地綠色優質農產品積極性,引導農民主動走進綠色農業領域,鼓勵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為實現吉林2030年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000億斤的奮斗目標而努力。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集聚現代生產要素,實施農業機械化提升行動,綜合采取工程、農藝、農機、生物等措施,保護黑土地的優良生產能力,確保黑土地總量不減少、功能不退化、質量有提升、產能可持續。要科學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進一步筑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形成合力,在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中構建好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切實發揮中部長春、吉林、四平黑土地優勢,提升西部松原、白城糧食新增生產能力,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