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皮鞋,整理好襯衫,馬健驅車趕往長春。
第一次作為黨代表參加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馬健既興奮又自豪。
莊嚴隆重的開幕會,讓人激動且振奮。報告里的字字句句都落在馬健的心上。坐在會場里,他的腰板越來越直,底氣和自信越來越足。
馬健是德惠市大房身鎮富寧村馬家屯的村民。2003年,他組建德惠市大房身鎮馬鈴薯協會,帶領鄉親們種土豆致富。后來,他又包保了兩個貧困村,通過種土豆進行產業扶貧。
馬健的土豆事業越干越大,他的“馬家屯”土豆商標已經成為長春市著名商標和吉林省著名商標。
是什么讓馬健從一位普通農民成為合作社負責人,從百元創業到帶富全村,從田間地頭走進會場履行黨代表的職責?
“我姓馬、屬馬,居住在馬家屯,研究種植馬鈴薯,我就是坐著新時代的‘四駕馬車’走向今天的。”馬健半開玩笑地說。
而馬健真正的“四駕馬車”則是政策紅利、科技創新、品牌效益和責任擔當。新時代我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正是馬健“四駕馬車”的承載和動力。
馬健的幸福難以掩飾,他對記者說:“趕上奮進的時代,盡管咱是種土豆的農民,也要有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我要把我的土豆事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讓‘薯’光更加燦爛,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