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本報今起在“喜迎黨代會 建功新時代”專欄下開設“吉林振興這五年·走縣域 看發展”子專欄,以縣城視角反映我省推動新型城鎮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積極探索和顯著成就,迎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展開公主嶺五年來的發展畫卷,每一次落筆都讓人心潮澎湃,每一處著墨都令人歡欣鼓舞——
糧食總產達到60億斤以上階段性水平,居全國縣級前列;
糧食單產畝均1300斤以上,全國領先;
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試點70萬畝,國家高標準農田項目125.6萬畝;
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07%,在全省率先實現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農高區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種業科技創新扎實推進……
一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麗畫卷已然呈現。
萬頃良田“流金淌銀” 黑土地釋放發展動能
5月26日,一場透雨過后,公主嶺市朝陽坡鎮東興隆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的一片農田里,玉米苗齊苗壯。“這片地用的是保護性耕作技術,這場雨來得很及時,改善了土壤墑情,今年苗情不錯!”理事長李振軍站在田埂上查看出苗情況。
保護性耕作技術,對于李振軍來說并不陌生。公主嶺市是國家黑土地保護試點,是黑土地保護利用整建制推進縣。近年來,公主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工作,編制黑土地保護規劃,實施黑土地保護項目,加大資金投入,持續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
“6年了,我流轉的700多公頃土地全部采用秸稈全面粉碎翻壓還田技術,和過去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相比,每公頃土地可增產10%左右。”李振軍說,保護性耕作在蓄水保墑、穩產增產上有著明顯優勢,還有定向補貼政策,給農民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立足優勢做足文章。為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公主嶺市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糞肥還田沃土、農藥包裝廢棄物治理、農膜回收利用等行動,全市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土壤肥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通過綜合施策,項目區耕地地力平均提升0.54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平均提升3.2%,耕層厚度平均增加10厘米,達到30.5厘米,形成了公主嶺市秸稈粉碎翻壓還田綜合配套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2018年,此項技術模式被農業部列為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之一。
自2015年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以來,全市共完成玉米秸稈全量粉碎深翻還田76.9萬畝,增施有機肥76.8萬畝,米豆輪作5.9萬畝,養分調控22.4萬畝,條帶旋耕2.3萬畝,保護性耕作169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金色產業蓬勃發展 玉米變身“黃金名片”
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的公主嶺市,素有“中國玉米之鄉”的美譽,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為玉米產業發展注入了十足的底氣,也為鮮食玉米產業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面對市場的巨大需求,五年來,公主嶺市借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春風,發揮鮮食玉米產業基礎好的獨特優勢,加大玉米品種內部調整,發展甜、黏等鮮食玉米和高淀粉、高糖、高賴氨酸等功能型玉米。高起點制定玉米食品產業扶持政策,明晰產業定位和發展路徑,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建設玉米食品產業園,成立鮮食玉米產業聯盟,連續召開七屆玉米產業博覽會,擴大玉米食品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長春市某知名連鎖超市的貨架上,吉林省德樂農業聯合社生產的鮮食玉米,每根售價9.9元,十分走俏。一名顧客用手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企業基本情況和產品從種植、收獲到加工全過程一目了然。
利用“互聯網+手機APP”,將虛擬網絡實體化,構建可追溯的現代農業產業鏈、生態產品消費鏈和食品安全保障鏈,為農產品建立溯源體系提供數據,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通過一系列舉措,公主嶺鮮食玉米的知名度、美譽度一路攀升。截至目前,全市鮮食玉米基地發展到8.1萬畝,形成了以農嫂、德樂、祥裕、吉農綠色等規模企業為支撐的鮮食玉米產業集群,年可生產鮮食玉米2億穗,遠銷16個國家和地區,產值達14億元以上,帶動農民增收2000萬元以上,成為百勝集團、都樂公司等國際食品行業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
優越的生態環境,現代農業先進的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模式以及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使公主嶺市的鮮食玉米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公主嶺的玉米產業已成為我省的一張“黃金名片”。同時,恒昌玉米、新懷德酒業、九正龍須茶等玉米加工企業也在不斷壯大,玉米食品產業由新興產業正在向主導產業邁進。
筑牢糧食安全之基 種業創新持續發力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芯片”,關系糧食安全的命脈。要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種子是關鍵。
公主嶺種業發展歷史悠久,良好的產業基礎、雄厚的科研水平,形成了輻射東北四省區的種子集散地和交流中心,種子企業的數量、規模和效益都位于全國前列,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創建單位。
為打造東北亞種業創新高地,公主嶺夯實種業發展基礎,提高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確保良種供應安全,推進種業振興,筑牢糧食安全基石。
——打造種子科研基地。依托農科院科研優勢,構建院地融合發展模式,以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科研成果轉化為重點,在農科院試驗地建設新品種展示區;以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為龍頭,發揮南崴子水稻生產和加工優勢,打造萬畝水稻制種基地。
——建立國家玉米新品種示范區。在農高區內的劉房子灣溝村建立國家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區,承接國家玉米新品種展示評價項目和國家玉米籽粒機械化收獲項目。
——打造提升鐵北種業一條街。為擴大種業影響力,依托公主嶺鐵北種業一條街種子經營業戶聚集、年交易量大的優勢,對鐵北種子一條街進行統一規劃提升,搭建種子銷售平臺。
——舉辦高質量種業發展論壇。以現代種業發展為主題,將舉辦第八屆中國玉米產業博覽會,進一步擴大種業知名度和影響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公主嶺將以求變創新的姿態開啟新的征程,步履堅定地全面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