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過后,氣溫轉高,農田用水需求大幅增加,四平市梨樹灌區多舉措保障農田灌溉,助力農業生產順利推進,引水、泡田、插秧,水為這片黑土地注入汩汩生機,梨樹灌區各項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穩穩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責任。
梨樹灌區位于吉林省西南部,東遼河西岸,這里土地肥沃平坦,素有“東北糧倉”和“松遼明珠”之美稱。梨樹灌區始建于1943年,1950年開始運行,原設計灌溉面積54萬畝,2001年水利部水規計[2001]514號文件《關于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報告的批復》,核定梨樹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0.1萬畝,為國有大型灌區,在吉林省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
梨樹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今年2月正式獲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總投資16675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將9.76萬畝低產水田改造成穩產高產水田,將6.47萬畝旱田改為高產水田,將13.87萬畝低產旱田轉化為高產旱田,灌溉增產效益合計為4282.32萬元;年節水2790萬立方米,節水效益合計156.26萬元;合計灌溉增產效益和節水效益4438.58萬元。
目前,該工程初步設計和勘測設計已進入招標程序,計劃6月完成初步設計批復,8月完成施工招投標,9月開工建設,今年12月底前完成年度工程投資的90%。梨樹灌區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工程實施后,將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積極推進工程建設,保質保量完成年度工程建設任務,護好黑土地,筑牢大糧倉,助力梨樹灌區農業生產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