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黨委團結帶領全院職工盡銳出戰,義無反顧地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截至目前,該院黨委共分批、分次組建9支醫療隊、3支核酸采樣隊、1支核酸檢測隊、1支中藥預防專班以及3支流調、篩查隊,共計1025人承擔2所定點醫院、4所方艙及各醫療點醫療任務、市區防控任務。
3月9日,駐長春市九臺區的醫療隊接到前線指揮部通知,除留下少部分醫護人員外,由271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轉戰長春通源醫院,3月14日凌晨醫療隊接管長春通源醫院,并成立臨時黨支部。由100名黨員和團員組建的青年突擊隊,經過36小時奮戰,完成全省最大(3000張床位)通源方艙醫院改建任務。
3月25日,隨著奧密克戎毒株感染人數驟增,該院黨委主動申請,把醫院本部作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后,第一時間成立定點醫院指揮部,科學設置防控和醫療救治組織架構,遴選綜合能力強、救治水平高、院感防控業務精的醫生、藥師、護師、技師等組建371人的醫療團隊,2天內完成改建工作,共設8個病區,床位800張。
分層管理、精準施治始終是該院堅持的救治方針。該院以“消除癥狀、截斷病情、快速轉陰”為原則,對輕型、普通型患者采用分層用藥,重癥患者采用“一人一方、一人一策”進行辨證施治。
患者服用中藥后,1天退熱率為72%,3天退熱率為96%,6天出院率達69%以上,這是中醫藥優勢在抗疫救治中的生動實踐。4月28日,該院本部定點醫院休艙,累計收治患者1144人;5月3日,長春通源方艙醫院休艙,累計收治患者4068人。其間所有患者均采用中醫藥分類施治,中藥覆蓋率達100%,有效縮短了患者核酸轉陰時間。
在救治一線中,在院感防控上,在后勤保障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
一家三口齊上陣的仕麗,是該院肺病中心呼吸科主任,她作為一名老黨員不懼危險、沖鋒在前,擔任定點救治醫院療區主任,持續戰斗在抗疫一線。丈夫趙一斌主動申請加入長春中醫藥大學外派抗疫醫療隊,兒子趙晟堃主動到社區做志愿者,一家人同心助力抗疫。
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的辛國,是該院后勤服務部主任,一名擁有25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帶領醫療物資保障隊克服疫情管控、店面關閉、道路封閉等困難,為一線提供充足物資支撐。
抗疫一線“排雷兵”羅威,是該院感控辦主任,自3月9日起,連續堅守九臺區一線5天5夜,統籌防控重大事項,把關防控流程,培訓感控人員。轉戰長春通源方艙醫院后,他火速制定方艙改造方案,開展病區督查、數據檢測、院感培訓、病例流調等,足跡遍布方艙。
從風雪凜冽到春暖花開,從前線救治到后方護航,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堅持和加強黨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領導,跑出中醫藥救治“加速度”,打出同心抗疫“組合拳”,累計救治患者1萬余人,發放預防中藥1040萬服,預防覆蓋297萬人,為全省戰勝疫情貢獻了中醫藥方案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