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包括吉林兒女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書寫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壯美的英雄篇章。
(一)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吉林省委連夜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再次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
每日研判,時時調度,狠抓落實。省委、省政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全省上下堅持人民健康至上,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要求,全力以赴抓好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治。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就要讓各項防控措施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全省60多個廳局統一調配,組建疫情防控、醫療救治、信息排查、物資供應等12個工作組;
建立“五級書記抓防控”工作機制,確保防控工作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
嚴格做到排查管控、隔離救治、社會防控、醫院防護、物資保障、宣傳引導、群防群治“七個到位”;
……
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在吉林大地筑起,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
團結就是力量!
大疫當前,14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呼吸、共命運,肩并肩、心連心,繪就了一幅合力戰疫的時代畫卷!
湖北告急!武漢告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省積極響應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號召,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舉全省之力,馳援武漢。
醫護告急!我省先后派出13批1200余人的醫療隊馳援湖北,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座“戰斗堡壘”;
物資告急!公路、鐵路、航空,一批批精挑細選的吉林大米、醫用酒精、N95口罩、防護服等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源源不斷發往湖北、運往武漢。
2020年1月22日,我省出現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一場疫情防控的硬仗在吉林驟然打響。
鏖戰疫魔,吉林兒女個個參與、人人行動,用生命和汗水守護家園。
白山松水間,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奮戰一線;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志愿者真誠奉獻、不辭辛勞;新聞工作者不懼風雨、堅守一線,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
萬眾一心,就沒有翻不過去的山;心手相牽,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
看今日吉林,大街小巷,車水馬龍,熙來攘往,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校園內,書聲瑯瑯;工廠里,機器轟鳴……莽莽蒼蒼的黑土地上,處處透著生機和希望。
(三)舍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
“沒什么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向公眾發出的緊急呼吁。
一批批吉林兒女卻選擇逆向而行。他們紛紛按下手印,主動請纓,第一時間沖向無論生死的戰疫一線,為武漢人民筑起希望的港灣。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疫情發生以后,每一個心存國家大義的個體都懷揣歷史使命,承擔社會責任,為抗疫斗爭貢獻涓滴之力。
“我請戰!”“我是黨員,我先上!”“沖鋒在前,不辱使命,敢打必勝!”……
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一份份蓋滿手印的請戰書,一張張布滿勒痕的臉龐,一群群堅定逆行的背影,正是他們對生命、對人民的責任和擔當。
有擔當就有犧牲。吉林市58歲的鐵路民警劉大慶在值夜班時突發疾病,倒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長嶺縣前七號鎮黨委副書記姜娜在去卡點檢查并發放藥品的路上,遭遇車禍不幸犧牲,將生命永遠定格在41周歲……
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正是因為他們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吉林才得以早日渡過疫情寒冬,再燃盎然生機。
(四)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吉林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設立定點醫院,集中收治確診病人;匯集優勢醫療資源,全力救治患者;加強統籌調配,保障醫用物資和生活物資供應;對機場、車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點部位進行源頭篩查,對社區、鄉村加強人員管控……
正是因為科學應對,疫情發生時,我省快速阻斷傳染源,及時控制住疫情,為戰勝疫情贏得了寶貴戰機。
從“四早”“四集中”到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從實行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到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我省秉持科學態度、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實施科學舉措,在疫情大考中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2020年3月15日,全省確診病例實現“清零”,加之此前的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雙清零”,吉林省在東北三省率先實現“三清零”;
73天后舒蘭發生的聚集性疫情,我省僅用17天即阻斷疫情,30天實現在院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三清零”。
今年年初,吉林省發生輸入性疫情,科學的“硬核力量”成為阻擊疫情有力的武器。
1月10日,黑龍江省望奎縣公布出現本土無癥狀感染者,我省立即啟動風險觸發機制,當晚即發現4名望奎縣返(來)吉人員核酸檢測陽性;
1月26日,長春一名68歲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惡化,醫療隊通過實施體外膜肺氧合救治方案,成功為患者進行治療;
1月27日,通化隔離方艙全部組裝完畢,7日前此項工程才剛剛啟動,平均下來,搭建一套隔離方艙僅需不到8分鐘時間;
……
科學是戰勝疫病的決定性力量。高揚科學精神,客觀認識疫情、科學防治疫情,我省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次次展現出了吉林速度和吉林力量。
(五)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球性危機,也是一次世界級大考。
中國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
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各種援助,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向泰國捐贈防疫物資,向柬埔寨捐贈防疫物資,向韓、日多個友好地區捐贈防疫物資……在省內疫情趨于平穩之際,我省便向國際社會伸出援手,為阻止全球疫情擴散,貢獻出吉林擔當。
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從抗疫斗爭偉大實踐中淬煉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又一個閃光點,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展現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風骨和氣概。
疫情終會過去,抗疫精神卻永不過時。
我們堅信,新起點上,偉大抗疫精神將成為中國人民攻堅克難、走向復興的強大動力,成為激勵我省黨員干部群眾為祖國繁榮發展、為吉林全面振興發展而砥礪奮進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