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做到”“以身作則”這是張洪玲給學生們留下的普遍印象,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自己的學生。
張洪玲,從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擔任著班主任工作,在平淡和忙碌的交織中,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又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變化的是學生們,不變的是她做好班主任的初心。
“班主任只有嚴愛相濟,才能走進孩子們的心里,才能幫助孩子們成長。”她的嚴是有名的,整頓班風、嚴厲約束學生的一言一行,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與素質;她的愛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學生身上傾注了大量的時間與關愛。
班里曾有一名單親貧困學生,過早失去母親的他,與太爺太奶生活在一起,當得知這個情況后,張洪玲便開始關注這個孩子,買書買本、無償補課,讓他來自己家里吃午飯,一點一滴的舉動,溫暖這個孩子,現在她已和這個孩子相處成一家人了;班里曾有一名低智學生,她把這名學生當作自己孩子照顧,培養他獨立自主學習生活能力,以及獨立完成別人交代任務的能力。
2015年5月,張洪玲同另外兩名老師,共同成立了梅河口市陽光愛心協會(以下簡稱愛心協會)。端午節,帶領大家一起開展飾品和葫蘆義賣活動,籌集愛心資金;重陽節,同大家一起去敬老院,為老人們打掃衛生、包餃子;為特殊學校的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玩具、水果等,并同他們互動做游戲……作為組織者、參與者的她,時常帶領會員參加獻愛心活動。
漸漸地,愛心協會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自愿加入,這些人中有教職員工、學生家長,他們同張洪玲一起為困難戶捐款、捐物、維修房屋,為患病的殘疾兒童捐款,走訪慰問環衛工人,參與失學女孩的勸導、捐資助學活動,為留守兒童過生日……在廣泛開展愛心活動中,張洪玲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有愛就有希望!”,也越來越堅定她繼續辦好愛心協會、堅持愛心活動的信念。
“不僅教授他們知識,更要教授他們如何做人。”這是張洪玲多年教師生涯的總結,也是她今后工作中,繼續秉持的理念。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關心關愛社會弱勢群體,張洪玲在教師與愛心人士的身份中間不斷切換,但無論如何變換,她總是爭做一束光,照耀著、溫暖著他人。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心懷信仰、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勤奮敬業、感動你我的女黨員,歡迎提供新聞線索給我們。郵箱:jlrbzly@126.com。
策劃:王亮 伊秀麗
監制:潘銳 王桂珍
協調:鄭麗穎
文字:閆璐
攝影:吳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