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敬源 實習生 楊佳琪
8月17日,記者乘車來到敦化市大石頭鎮三道河子村。
村口,一望無際的玉米地里,挺拔的稈上掛著沉甸甸的棒子,成群的牛羊在悠閑地吃著草;村內,干凈整潔的柏油路兩旁盛開的鮮花隨風搖曳,繪有百善孝為先圖案的“孝文化墻”把中國傳統的孝文化生動地展現出來……一幅村凈、景美、民富、人和的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
“以前村黨組織渙散,人心不齊。產業不成規模,鄰里關系差,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上訪村。”回憶起昔日的三道河子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谷鳳杰十分感慨。現在,村民們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已經連續多年無人上訪。
曾經的“上訪村”,如今成了“省級環境整治示范村”“先進村”“巾幗模范村”。改變這一切的根源,來自于村黨支部有效地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明確了“強組織、聚人心、促發展”的發展方向。
抓黨建 聚人心
如何帶領村民致富拔“窮根兒”?要讓村民有個“主心骨”!
為提高村里黨員的理論素質和履職盡責、服務群眾的工作能力,村黨支部主動謀劃學習方法,以農民“黨員夜校”為依托,暢通學習渠道。同時,聘請講師,邀請包片領導、聯村干部,與村“兩委”干部一起組成講師團,送教送課進村,讓支部黨員聽得懂、記得住、能領會。
創建“五好黨組織”、在村內設立黨員示范崗、在全市率先提出并開展“村級事務黨員代辦”活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踏踏實實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黨支部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激發了村民要求進步的熱情,入黨成為年輕村民的新目標。
興產業 促發展
人心齊了,黨組織的威信和號召力得到了增強。怎樣能讓村民腰包鼓起來,日子更紅火?
經過反復研究考察后,村黨支部決定以“特色強村、產業富民”為發展思路,采取“黨支部+合作社+村民”模式,通過黨員領辦創辦“敦化市谷豐大豆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和“三河富民蛋業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打造屬于三道河子村的特色品牌。在黨員的帶動下,村里產業大戶逐年增多,種植面積10公頃以上15戶、養牛大戶30余戶、養馬大戶10戶、人參種植大戶5戶,截至2020年底,該村共有存欄黃牛3000余頭、湖羊500余只。
“2020年村里168戶618人,人均年收入從2010年的8000元漲到3.5萬余元,村民富了,外出務工的人少了,返鄉創業的人多了!”提起村里的變化,谷鳳杰喜上眉梢。
重孝道 樹鄉風
生活富了,精神更要富。村黨支部以創建“中華孝心示范村”作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突破口。
樹孝風。村內800延米的“孝文化”墻上,《弟子規》《百孝篇》等內容通過筆觸活潑、創意十足的畫作展示出來,潛移默化地教導村民崇德向善,受到村民們的歡迎。
傳孝道。村黨支部開設“道德大講堂”,邀請專業講師向村民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建立孝親廣播站,宣傳村里好人好事和善行義舉;舉辦公益冬、夏令營,讓孩子通過懂感恩、學禮儀等課程,做到尊敬長輩、友愛兄弟、謙虛待人。
行孝事。村黨支部每月舉辦一次“孝心一家親·敬老愛老情”百家餃子宴活動,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共聚一堂,邊吃餃子邊看孩子們獻上的節目,讓老人們感受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幸福感。
2018年,三道河子村被中華孝心示范工程組委會命名為東北三省唯一的孝賢村,以孝凝聚合力,滋養鄉風文明,過去鄰里關系淡薄、婆媳矛盾頻發的問題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