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擴大)學習會議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報告會現場。 尹航 攝
王曉華 本報記者 隋二龍 郭樹仁
黨史如明燈,照亮前行之路;
黨史如號角,激發奮進之力。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梅河口市以辦實事為重點,以開新局為目標,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這門“必修課”走實走心、見行見效,為加快建設高質量先行示范區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注重頂層設計
黨史學習教育迅速升溫
在奮進新征程的歷史性時刻,“梅城”大地處處涌動著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3月31日,梅河口市以視頻會形式召開了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大會。4月10日前,經巡回指導組審閱把關后,全市92個參學部門全部完成了動員部署。
建立了“綜合協調”“巡回指導”“定期調度”三個統籌協調制度,以市委書記任組長的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先后組織召開3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學習教育重點工作,制定了專題學習、專題培訓、作風建設年、“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等6個專項工作方案。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下設的5個工作組和6個巡回指導組,對全市各部門進行工作部署、巡回指導、調度進展和督促檢查。
圍繞“六個進一步”要求,緊盯重點任務,制作了任務分解、完成時限和責任分工圖表,明確7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89項具體措施和推進步驟,直觀展現各階段重點任務,把握整體節奏。依照《分工表》,梳理責任領導和各部門每周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制定《推進表》和工作提示單,市委巡回指導組對照被指導單位的《推進表》,逐項進行督促考核指導;統一制作工作推進、材料歸檔等模板,確保各項工作環環相扣,全力推動學習教育重點任務落實落細。
凝聚共識
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要讓廣大干部群眾真正走近黨史、讀懂黨史,不僅需要廣泛開展宣講,更要創新鮮活生動、深入淺出的學習形式。
營造學習教育氛圍。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在市電視臺、電臺和“梅河口發布”微信公眾號等142個政務新媒體,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專欄,以圖文、音頻、短視頻形式發布相關信息2200余條,累計閱讀量270多萬人次。總結提煉全市黨史學習教育經驗做法,印發黨史學習教育簡報8期,省簡報4次刊發梅河口信息。調動城鄉248處廣告宣傳牌和LED顯示屏刊播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內容和宣傳標語。組織開展“中國夢·百年潮”建黨100周年短視頻展播等系列活動,讓文物發聲,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學習教育基地。為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打造了紅色主題教育基地。利用東北局會議會址、雷鋒紀念館、烈士陵園和市博物館紅色資源,打造“四點一線”的紅色文物教育基地,目前共接待72個團體、3500多名黨員接受黨史教育;在人民公園、高新區和解放街道3個紅色長廊,通過設置黨史展板、黨史墻體文化,安裝語音自動宣講設施,打造成“三點一線”紅色圖文教育基地;對歐亞影城2600平方米的疏散通道兩側和影廳進行黨史教育氛圍裝飾改造,建成紅色影視教育基地,準備了近百部黨史學習教育片源供觀影教育,先后有35個部門組織參觀基地并觀看了紅色影片。
豐富學習教育形式。通過推進集體學習、個人自學、集中宣講、專題黨課,開展“日讀一小時”“精讀5分鐘”“輔導+討論+考試”活動等多種形式深化學習,目前市級班子和市直部門舉辦了3次專題讀書班,開展主題宣講活動112場次;通過在“梅河口發布”微信公眾號推發《百年黨史天天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利用“大河之聲”APP,面向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黨史知識網絡宣講,受眾達4.3萬人次。
學史力行
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凸顯
行程萬里,初心如一。
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梅河口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要抓手,既立足實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通過開展“深入一線、體察民情、問需于民”等載體活動,梳理需要解決的民生實事492項,制作成民生服務手冊,結合開展作風建設年,“手冊化”推進民生實事落實,達到了“五心”效果。
讓市民教育更安心。為了解決現有學校發展用地、校舍面積、人均用地不足和部分家長提出的入托難等發展難題,投資10億元,推進教育園區基礎教育板塊建設,與東北師范大學和吉林師范大學合作,打造功能齊全、設施完備、教學領先、省內一流的優質學校,徹底解決百姓后顧之憂,年內將全面投入使用。
讓市民就醫更貼心。創新探索“黨建+健康”“宣傳+健康”服務新模式,成立醫療技術攻關團隊和健康宣講團,走入貧困人口家庭實施免費醫療服務。全面落實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政策,設立“一站式”結算服務窗口,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
讓市民吃得更可心。在市中心建設市民食堂,為老年人、殘疾人、低保戶等群體提供就餐補助,補助資金全部由財政承擔。截至目前,市民食堂已辦理消費卡2.4萬多張,累計提供助餐服務65萬人次。
讓市民休閑更舒心。按照“五化”工作法,清單式推進“東北不夜城·城市舞臺”等10大文化工程、15項重點文化項目建設。“五一”期間,全市共接待游客287.1萬人次,央視新聞聯播等欄目連續6次報道。
讓市民出行更順心。投資1億元,新建50個公交驛站,新增100輛新能源公交車,滿足市民乘車出行需求。全力打造“三品一廳五功能”公交驛站,5月1日起增加具備簡餐服務功能的公交驛站數量,為廣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的早餐場所,全面拓展和延伸為民的服務維度、廣度和深度。